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南邮研究生实验室身亡 传导师存开公司,辱骂行为

2020.1.08
头像

majiushuo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2019年12月26日凌晨,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很多学生都不知道,火灾中,2017级研三学生谭某丧生。这一切,直到近日,其母亲在学校校史楼楼顶哭喊,“还我儿子”……才被更多人知晓。随即,有死者同学爆料,谭某生前曾长期遭受其导师张某梅谩骂侮辱,并被威胁不能毕业,导致重度抑郁,最终选择自杀。

  1月5日晚,南京邮电大学官微发布通报,学校已经成立专门工作组,对调查过程中反映出的该同学导师张某的相关问题,2020年1月1日,学校已依据相关规定,取消张某研究生导师资格,并根据学生意愿将张某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全部转由其他导师指导,后续调查处理正在进行中。

  记者调查了解到,经过学校初步调查,谭某导师存在开公司,让学生送货的行为。此外,南邮宣传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事情正在调查当中,死亡学生的导师张某确实有安排学生参与自己的私人公司业务,并有辱骂学生的行为。

  但事件是否与遭受导师辱骂有直接关系,还仍待调查。

图片.png

图源:新京报采访视频

导师开公司 经常让学生帮忙送货

  事发后,多名谭某同学在社交媒体披露,谭某三年来长期被导师张某梅谩骂压榨、人格侮辱,导致重度抑郁。事发当天下午,其导师不给改文章,并逼迫学生在承诺书签字延期毕业,甚至让学生赔偿氮气实验费用,最终该研究生在实验室选择自杀。

  记者通过微博私信联系了几名南邮学生,谈及谭某导师,均表示,张某梅批评学生很厉害,有时候隔着实验室都能听到骂学生的声音,同时存在让学生赔偿实验用品费用的情况。记者查询南邮官网了解到,张某梅系南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与器件物理的研究工作,主持承担过教育部、科技部,以及参与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图片.png

  1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南邮材料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的六楼已经封锁。1-5楼的各实验室实验已经停止,学生们基本都在清点实验室内的易燃易爆品、化学品清单,有几名学生在补充4楼及6楼的安全警示牌。“出事以后,我们的实验都停了,目前处于排查安全隐患阶段。”一名研究生告诉记者。

图片.png

  在四楼一间实验室里,一名与谭某同一导师的同学告诉记者,谭某出事后,导师张某梅告诉所带的学生,他们全部转到其他导师处,目前实验处于停止状态。对于谭某和导师,该同学并不愿意讲太多。

图片.png

  记者在二楼一处材料物理专业师资栏里,看到了张某梅的照片。一名同学告诉记者,张某梅开有公司,经常让学生帮忙送货。据天眼查显示,张某梅目前是南京瑞达鑫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其担任股东的长春市瑞裕化学材料有限公司目前处于注销状态。

家人已将谭某生活物品搬走 学校称导师确实存在辱骂行为

  随后,记者来到材料学院研究生宿舍兰苑,据宿管阿姨介绍,前一阵,谭某家人已经将宿舍生活物品搬走,宿舍内其他室友也已经搬离该寝室。“前一阵,有一个阿姨曾在宿舍下哭,我们也不知道具体情况。”一名材料学院本科同学告诉记者。

  1月6日,南邮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事情正在调查当中,死亡学生的导师张某确实有安排学生参与自己的私人公司业务,并有辱骂学生的行为。据该负责人了解,事发前,导师张某因为做实验的事情,批评了3位学生,其中一名便是死亡的学生。“这件事我们校方肯定要继续深入调查,不能就这样就结束了。目前死者的后事已经基本料理好了。”

  据报道,谭某母亲表示今天儿子就要火化了,家人心情很悲痛,所以暂时不愿意谈及儿子的事。

  拿什么约束“导师让学生干私活”?

  这两年高校研究生轻生事件时有发生,许多事件从调查结果看,都与学生与导师发生矛盾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应该看到,研究生在校期间,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注定意味着研究生与导师接触频密、接触方式与本科阶段有相当大的不同。

  师生矛盾的产生,有一些问题是非界限比较明显,比如导师对学生进行性骚扰,还有比如一些老师把自己的家务劳动强行摊派给学生,凡此种种,其本质都是老师利用师生权利的不对等对学生身体侵犯及劳动剥削。学校现有的一些制度,都对这些行为做出了禁止性规定。

  但还有一些现象,其性质存在模糊地带,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导师经常安排学生参加自己的课题,按说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培养方式,但问题是眼下一些导师通过关系从社会上拉来的一些横向课题其实并没有什么学术含量,学生参与这样的课题,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学术收获非常有限。

  还有就是一些导师在校外开设商业公司,而根据现在国家一些相关政策法规,这样的行为并不禁止,甚至与当下倡导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思想非常契合。应该承认,很多高校老师在外办公司,的确有力推动了智力劳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但其中有个重要的问题在于,导师安排自己学生“干私活”,或许会给学生一定报酬。但双方既不是雇佣关系,也没有合同保障,学生其实处在很弱势的位置,甚至是权利真空状态。

  一些导师想当然地认为,这是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而且还给学生增加了生活补贴。但这些活动毕竟属于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活动,安排学生“干私活”是否符合学生的意愿,学生有没有拒绝的权利,而工作期间的合法权利能否得到保障?很长时间以来,这些问题都处在一个灰色地带。更不用说,很多时候这些所谓的“社会实践”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无甚益处,而对立志走研究路线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负担。

  在这一过程中,导师、老板还会混作一谈。在利益刺激下,个别导师就可能因急功近利而产生行为扭曲,比如想方设法延缓学生毕业、强迫学生加班等。在社会上,企业员工尚有劳动法的保护,而在学校里,学生基本上处于“裸奔”状态。

  此次事件中,导师张某某就在校外开设商业公司。而且从目前多个途径披露的资讯看,她校内的的实验室与自己校外的商业公司之间缺少明确界限,有消息反映,她在实验室大量存放易燃溶剂,经常要求学生为自己公司的商业客户运送溶剂。

  如今,涉事校方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张某某除辱骂学生外,还存在让学生干私活的问题。那张某某具体让学生做了什么,这些网友和学生披露的细节是否属实,也亟待校方在深入调查后做出及时回应。

  高校对研究生实行导师制培养,老师与学生学术上相互砥砺、生活上互相关照,老师除学业之外,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学生有时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但在这中间,老师往往居于强势的一方,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种种问题,在有纠纷发生时,事实及性质未必容易界定;更大的问题是,当前的高校普遍在这方面缺少细致的规定,导致师生间公私边界非常模糊。

  学生居于弱势地位,有苦难言,这种委屈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所以,高校在制定出台反性骚扰、反学术不端等一系列规范教师行为的制度的同时,针对教师安排学生参加业务实习、社会实践等工作的相关规范,也是非常迫切的事情。


大众网·海报新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