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Nature 突破丨刘晓东/陈家斌等首次构建人类胚胎样结构

2021.3.18
头像

编辑杰

我是编辑杰

  一直以来,我们对人类生命起源的探索从未停止,但是由于人类胚胎资源的限制,我们对胚胎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组织器官发育的了解非常局限。

  人类早期胚胎主要由上胚层(epiblast, EPI)、原始内胚层(primitive endoderm, PE)及滋养外胚层(trophectoderm, TE)所组成。人类胚胎的发育(由胚胎多潜能干细胞分化成为成熟体细胞)一直被认为是单向不可逆的过程。然而,山中伸弥和约翰·格登的团队分别通过“体细胞重编程技术(iPSC)”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SCNT)”证实终末分化的体细胞也能够转变为多潜能干细胞,从而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1】。基于此成就,他两人共享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1年3月17日,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Jose Polo团队(共同一作为刘晓东博士,陈家斌博士研究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odelling human blastocysts by reprogramming fibroblasts into iBlastoids的封面文章,团队通过体细胞重编程的技术构建了全球首例人类胚胎样结构,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类胚胎的整体构造及发育过程。同一时间,来自美国德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的吴军课题组在Nature上背靠背发表文章Blastocyst-like structures generated from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成功地用人多能性干细胞分化诱导出人类早期胚胎样结构。


BioArt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