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小板抗体筛选中的应用(二)

2021.4.26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由表1可见,87例健康体检者未检出血小板抗体。146例血液病患者中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28例,阳性率为19.18%(28/146)。不同类型血液病中,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最高,骨髓瘤、淋巴瘤和骨髓增升异常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最低。
   
       2.2  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输注量的关系

       见表2。表2  146例患者血小板输注量与血小板抗体的关系(略)

       由表2可见,血小板输注量越多,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越高。

       3、讨 论

       近年,随着成分输血的发展、机采血小板的普及、联合化疗及骨髓移植等项目在临床上的开展,应用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PTR也时有发生,这无疑既浪费了资金又浪费了宝贵的血资源,所以及时检测出血小板抗体对避免PTR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血液病患者,尤其是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往往需要反复输注血液制品,而反复输注血小板后常易产生血小板抗体而引起PTR;随着输注次数增多,PTR发生率升高[5]。因此,对反复输血的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显得相当重要。血小板抗体检测实验是检测受者血清标本中是否存在血小板抗体。目前一致认为,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中FCM法较好,其次为ELISA法[6],但这两种方法实验过程繁琐,耗时长,设备和费用要求高,无法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而微柱凝胶技术简单快速,约1h就可以完成,且具有实验步骤标准化、自动化程度高、所需标本量少、设备要求低等优势,值得选择[7]。现在大多数医院输血科都配有微柱凝胶离心机(主要用于ABO血型鉴定),开展本项目需要的只是购买血小板抗体的试剂盒。

       我们采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对146例血液病患者和8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87例健康体检者未检出血小板抗体;血液病患者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其次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提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疾病种类有关。同时,我们也发现输注血小板次数越多,量越大,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越高,发生PTR的几率越大。这可能由于患者输注多个供者的血小板,产生了复杂的同种抗体。提示为了防止血小板同种抗体的产生及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应提倡血小板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本研究中使用的微柱凝胶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检测的是所有血小板抗体,不能确定该抗体是否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适合于初筛[8],但便于基层医院急诊情况下的快速诊断,从这方面来看仍不失为一个好的检测方法。当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或大剂量化疗患者需多次输注血小板时应酌情考虑采取以下方法避免血小板抗体的产生:(1)使用有效的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单一血小板供体。(2)去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3)采用紫外线(UV)照射灭活抗原呈递细胞(angtigen presenting cell,APC)。(4)用酸处理去除血小板膜上的HLA抗原。(5)对已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前可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或采用血浆置换等方法,以封闭血小板抗体,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盛楚华,邱树彬,邱小华,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6):13321334.

       [2]腾本秀,段前碧,段慧玲,等.输注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11),973974.

       [3]张献清,穆士杰,夏爱军,等.血小板输注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04,33(345):204208.

       [4]Benson K,Fields K,Hiemenz J,et al.The plateletrefractory bong marrow transplant patient: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bleeding[J].Semin Oncon,1993,20(5 Suppl 6):102109.

       [5]闫东河,李廷孝,孙衲廷,等.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1):78.

       [6]韩悦,王兆铖,朱明清,等.血小板的自身抗体的流式细胞仪检测与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0,13(5):222223.

       [7]刘孟黎,徐华,李凤琴.微柱凝胶技术用于血小板交叉配型输注[J].现代标记检验学杂志,2002,3(1):1213.

       [8]范厚臻.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意义与方法学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0):856857.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