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进展(二)

2021.5.12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2 药物治疗LN的机理

2.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与细胞浆中的糖皮质激素结合进入细胞核后:(1)结合于DNA启动子上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调控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2)与激活蛋白-1(AP-1)结合并抑制其活性;(3)与核因子κB(NFκB)结合而阻碍其功能,并促进核因子抑制因子(IκB)的合成,从而抑制NFκB活性。通过上述机制糖皮质激素:(1)抑制白细胞介素(IL)-1β、2、3、5、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以及内皮白细胞粘附因子-1(ELAM-1)产生;(2)促进IL-4、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产生;(3)下调IL-2受体的表达;(4)上调脂皮素-1(Lipocortin-1)表达,抑制磷酯酶A2活性,减少花生四烯酸释放,减少白三烯、前列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合成。因此,糖皮质激素具有抗免疫、抗炎症的作用,为LN的主体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强弱,取决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结合率和持续时间。大剂量冲击疗法,因提高了糖皮质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率和结合持续时间,而增强了疗效,但也增加了副作用;隔日口服方法,减少了副作用的同时,也降低了疗效。糖皮质激素的主要副作用:感染、医源性糖尿病、柯兴氏综合征、精神病变、加重消化性溃疡、高血压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等。

        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每日1gmPSL连续3天后,每日20~40mgPSL口服,间隔1~2周后重复2~3次,然后PSL缓慢减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适用于伴发急性肾衰竭或呈急进性肾炎表现的LN患者。而对其他的Ⅲ、Ⅳ、Ⅴ型LN患者的长期疗效尚未确定。  

 2.2 免疫抑制剂

2.2.1 环磷酰胺(CTX) 

CTX经肝脏代谢生成的4-羟基环磷酰胺和磷酰胺氮芥烷化细胞DNA,干扰DNA的合成和功能,抑制细胞分裂、增殖。CTX可选择性地杀伤抗原敏感性小淋巴细胞,阻止其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杀伤骨髓中增殖的前淋巴细胞。CTX对B淋巴细胞作用强于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对Ts细胞作用强于对Tc细胞的作用。

CTX一般配合糖皮质激素使用,而不单独使用。无论口服(每日2mg/kg)还是静脉注射(200mg隔日或每周2次)CTX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LN,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相比,LN的缓解率增加,复发率降低。CTX的主要副作用:骨髓和生殖腺抑制、肝脏损伤、消化道症状和出血性膀胱炎等。

CTX冲击疗法 美国NIH推荐方案:0.5~1g/ ,每月1次连续6个月后,同剂量每3个月1次,持续2年。我们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的方案:(1)每日CTX8~12mg/kg连续2d,重症患者每2周1次,一般患者每月1次,累积总剂量≤150mg/kg;以后每3个月1次,直至LN稳定1年。CTX冲击疗法可明显提高LN的缓解率,降低复发率,并减少同剂量CTX的副作用。该方案是活动指标明显而慢性化指标中度的Ⅳ型LN的首选方案,也适用于同样条件下的Ⅲ、Ⅴ型LN患者。

2.2.2 硫唑嘌呤(AZA)和甲氨蝶呤(MTX) 

AZA和MTX分别通过干扰嘌呤和叶酸代谢而影响DNA合成,抑制细胞增殖。均为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并具有抗炎作用。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抵抗、依赖和/或CTX不耐受的LN患者。主要副作用:骨髓抑制、间质性肺炎、肝脏损伤和诱发肿瘤等。

用法 AZA:每日1~2.5mg/kg或每日50~200mg口服;MTX:每日2~5mg口服或每周25~50mg一次静脉注射。无论AZA还是MTX持续使用1年以上都易产生耐药性,一般采用两药各自3个月,轮流交替使用。

2.2.3 环孢霉素A(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 

CsA和FK506均为特异性细胞免疫抑制剂。两药分别与T细胞浆中各自的受体蛋白〔环孢素结合蛋白(Cyclophilin)/FK506结合蛋白(FKBP)〕结合形成药物-受体蛋白复合物后,抑制Ca2+依赖性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Calcineurim活性,阻断细胞浆调节蛋白的去磷酸化,抑制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活化及IL-2等细胞因子表达;并增强T细胞TGF-β表达,抑制IL-2对T细胞诱导作用。有报道CsA和FK506对于PSL和CTX疗效不佳的Ⅴ型LN具有良好疗效,但长期疗效尚不明确。CsA:口服剂量每日2.5~5.0mg/kg,但体内过程个体差异明显,应监测血药浓度(200~300μg/L)进行个体化给药。如未具备检测血药浓度条件,可每日5mg/kg口服3个月后,每月减量1mg/kg至每日3mg/kg口服维持。长期使用应注意感染、高尿酸血症及肝、肾损伤等副作用。FK506:口服剂量成人每日150~200μg/kg、儿童每日200~300μg/kg;静脉注射剂量成人每日25~50μg/kg、儿童每日50~100μg/kg。

2.2.4 麦考酚酸酯(MycophenolateMofetil,MMF;骁悉) 

MMF通过抑制次黄嘌呤核苷磷酸脱氢酶,抑制肌苷酸转变为鸟苷酸而抑制DNA合成,并使细胞内三磷酸鸟苷库耗竭。骁悉可抑制Tc细胞产生和T、B淋巴细胞增殖,但不影响肠上皮细胞或造血干细胞等增殖迅速的细胞,且没有肝肾毒性。因此适用于其他免疫抑制剂不耐受的LN患者,能提高LN的缓解率。但长期疗效尚不清楚。用法:每日1~2g口服。

2.3 抗凝疗法 

抗凝疗法不仅能抑制血栓形成、减少缺血性病变,而且通过抑制凝血酶生成,达到:(1)抑制凝血酶受体活化,减轻NFκB活化,减少IL等细胞因子产生;(2)减少凝血酶上调金属蛋白酶、下调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的作用,从而减轻肾组织硬化;(3)减少凝血酶刺激系膜细胞的增殖作用;(4)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此外,肝素还具有:(1)补充肾小球基底膜阴离子电荷;(2)抑制系膜细胞增生;(3)抑制系膜细胞表达、分泌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抑制系膜基质增生;(4)抑制补体活化;(5)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弹性蛋白酶,抑制活性氧产生;(6)抑制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促进一氧化氮的分泌,具有降压作用。因此,对于伴有急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以及轻、中度慢性肾衰竭的Ⅲ~Ⅵ型LN患者应实施抗凝治疗。用法:肝素80~100mg/d静脉滴注或低分子肝素10000u/d皮下注射/静脉滴注2~4周,然后给予个体化的华法林治疗。但抗凝疗法对LN治疗目前缺乏严格的对照研究,长期疗效尚需观察。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不仅可提高西药疗效,而且可降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并减少其用量。LN急性活动期,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清热解毒、滋阴补肾、活血化瘀中药;轻、中度活动期辅以滋阴降火、活血化瘀之法;病情稳定、糖皮质激素减量期配合中药益气滋阴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LN可明显提高LN缓解率、减少复发率。但仍应按循征医学的原则,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2.5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疗法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清除某些SLE的抗原,中和自身抗体,封闭单核网状内皮系统的Fc受体,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和细胞因子分泌。近年应用于LN治疗,适用于伴发感染或免疫抑制剂不耐受患者,但应用时间尚短,疗效还有待于循征医学的进一步验证。目前用法:每日300~400mg/kg静脉滴注,连续3~5d。

3 血液净化疗法LN的血液净化疗法包括:血浆置换(PE)、双重膜血浆滤过(DEPP)、血浆吸附、淋巴细胞清除和粒细胞清除等。除对伴有急性肾衰竭、高冷球蛋白血症、高粘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PE和DEPP具有一定效果,血浆吸附对伴有高滴度抗DNA抗体的患者有效外,对于一般的LN治疗效果不确定。淋巴细胞清除和粒细胞清除对于控制狼疮活动有效。

4 LN治疗的展望由于分子生物学对LN发生、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针对细胞因子作用的一些疗法已开始于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如:(1)给予IL-4、IL-10等抑制性细胞因子;(2)给与CD4、CD8和CD154等单克隆抗体;(3)给与Fas配体、CD40配体以及可溶性CD16和CTLA4-Ig;(4)植入反义核苷酸抑制目的基因表达的基因治疗。而以重新建构SLE患者的免疫系统为目的的骨髓移植和干细胞移植也已开始临床研究。相信随着上述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的治疗手段的开发,将开辟LN治疗的新领域,推动LN治疗的发展,根治LN将不只是一个梦想。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