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有关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知识

2021.5.14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

临床意义:

1.ANCA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产生。

2.ANCA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滴度均升高。有研究表明,c-ANCA在血管炎复发前2-5周可升高4倍。所以,c-ANCA可作为预测病情复发的指标。c-ANCA滴度可鉴别复发与其它原因(如感染)造成的病情恶化。

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其相关系统性血管炎的研究进展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指抗中性粒细胞浆成份的一类。其靶抗原主要为MPO和丝氨酸蛋白酶3(PB3)。临床上检测ANCA,对多种血管炎性疾病有重要意义。与ANCA密切相关的系统性血管炎称之为ANCA相关系统性血管炎,ANCA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ANCA是存在于系统性血管炎患者中的一类自身抗体,其抗原是多形核粒细胞(PMN)和单核细胞的胞浆成份。1985年van der Wouder首次在韦格纳肉芽肿(WG)病人血清中发现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并认为对WG的诊断有特异性。除此之外,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原发性坏死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NCGN)等的发病与ANCA亦密切(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目前ANCA已成为系统性血管炎的敏感血清学诊断工具,ANCA已成为研究系统性血管的热门课题。本文将就ANCA相应抗原的特性及相应血管炎的热门课题。

1、ANCA相应抗原特性及其在不同相关系统性血管炎的比较

ANCA的染色模型可根据间接免疫荧光(ⅡF)检测ANCA的染色模型的差异而分为细胞浆型ANCA(cytoplasmic aNCA,cANCA)和核周型ANCA(perinuclear aNCA,p-ANCA),介于两者之间为非典型性ANCA(x-ANCA)。1988年Falk在第一届ANCA研讨会上提出p-ANCA的主要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1989年Ludemann等在第二届ANCA研讨会上提出c-ANCA的靶抗原主要为蛋白水解酶3CA研讨会上提出c-ANCA的靶抗原主要为蛋白水解酶3(PR3)。现已有十余种ANCA特异性靶抗原被发现并得以纯化(见表1)本文主要讨论与系统性血管炎密切相关的PR3和MPO两类抗原。

表1 已知的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靶抗原谱

蛋白酶3(proteinase3,PR3) 溶酶体(lysozyme,LYS)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 天青杀素(azurocidin) 人白细胞弹性酶(human leukocyte elastase,HLE) 防御素(defensin)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 α-烯醇化酶(α-enolase) 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G,Cath G) β-葡萄糖醛酸酶(β-葡萄糖醛酶β-glucuronidase) 杀菌/渗透性增高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   人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human lysosomal-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H-LAMP2)  

胞浆蛋白酶3(PR3)存在于人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和单核细胞的容酶体中,分子量为29KD,是由228个氨基酸组成的弱阳离子蛋白,等电点为9.4。PR3基因测序及CDNA克隆表明,PR3基因长度6.5kbp,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与青杀素和中性粒细胞的弹性蛋白形成一个基因族。在炎性环境下,PR3和其它颗粒成份,从细胞中释放出来。PR3能降解许多细胞外基质蛋白,如弹性蛋白、纤连蛋白、Ⅳ型胶原、层连蛋白(laminin)等,但不能降解间质的Ⅰ型胶原和Ⅱ型胶原。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PR3的主要生理抑制因子,α1-AT与PR3结合形成不可逆复合物,可以抑制PR3活性。PR3-ANCA复合物干扰PR3与α1-AT结合,破坏了蛋白酶/抗蛋白酶之间的平衡。因此PR3的释放可能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髓过氧化物酶(MPO)存在于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和单核细胞的溶酶体中,约占中性粒细胞蛋白总量的5%,是分子量为140KD,等电点为11.0的高阳离子糖蛋白。MPO可以催化过氧化氢(H2O2)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次氯酸,在中性粒细胞的氧爆炸产生超氧离子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可作为抗生素杀灭吞噬的微生物和细菌。次氯酸及其代谢产物可使组织和血液中的蛋白酶抑制因子失活,如α1-AT。最近研究发现,血浆铜兰蛋白(Ceruloplasmin)能够抑制MPO的超氧化物酶活性,因此,血浆铜兰蛋白可作为MPO的生理功能抑制剂。

随着对ANCA的深入研究和检测方法的提高,ANCA相关系统性血管炎的发病率较以前有所提高,年发病率为30/100万,伴发急性肾衰约5%~6%。抗PR3和抗MPO阳性的血管炎有相似的的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如上、下呼吸道损害,肾损害,单神经炎和多神经炎等。有学者将抗PR3和抗MPO在AASV中阳性率的分布进行比较,研究证实大部分WG病人抗PR3阳性,NCGN病人中绝大多数抗MPO阳性,MPA病人中二者的阳性率基本相同。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二者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抗PR3和抗MPO阳性病人,显示了不同的疾病谱见表2。在系统性血管疾病中,其累及器官的数量和程度有所不同,通常来说,抗PR3阳性的病人与抗MPO阳性的病人相比,有较广泛的肾外器官受累,抗PR3阳性和抗MPO阳性病人,其肾外器官平均受累数目分别为3.9和2.2。此外,抗PR3阳性病人较多出现肉芽肿,而抗MPO阳性则少见,但有人报道死后调查中,抗MPO-阳性病人也可发现肉芽肿性炎症。肾脏受累率在抗PR3和抗MPO阳性的血管炎病人中差异不大,约为75%~90%,肾脏受累率在疾病病种中可能发生变化。也有学者认为抗PR3阳性和抗PMO阳性的血管炎病人的肾损害基本相同(abstract;Bajema et al,J Am Soc Nephrol 8:927,1997)。但研究发现抗PR3阳性的NCGN病人多伴有急性肾衰,如肾小球坏死,而抗MPO阳性病人多伴有慢性肾损害,如肾小球硬化。此外,Franssen在一项回顾性调查中发现,由肺泡出血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也较多发生于抗PR3阳性的血管炎病保。

表2 与ANCA自身抗体谱相关的疾病

相关疾病 ⅡF荧光染色模型 特异性靶抗原抗体 韦格纳氏肉芽肿(WG) cANCA,pANCA(少见) PR3(85%),MPO(10%) 显微型多动脉炎(MPA) cANCA,pANCA PR3(45%),MPO(45%) 坏死性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NCGN) pANCA,cANCA(少见) PR3(25%),MPO(65%) 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 pANCA,cANCA(少见) PR3(10%),MPO(60%) 结节性多动脉炎(PAN) ANCA(低阳性率) PR3(5%),MPO(15%) 抗肾小球基底膜疾病(抗GBM病) pANCA MPO(3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pANCA LF,HEL,MPO(少见)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pANCA,aANCA LF,MPO(少见) 药物性狼疮(DLE) pANCA MPO(常见),LF,HEL Felty结合征 pANCA,aANCA LF,MPO(少见) 溃疡性结肠炎(UC)(50%~80%) pANCA,aANCA LF,Cath G,LYS其他 克隆氏(Crohn)病(10%~20%) pANCA,aANCA LF,Cath G,LYS其他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60%~80%) pANCA,aANCA LF,Cath G,其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0%) pANCA,aANCA LF,Cath G,LYS HEL其他 自身免疫性肝为(AIH) pANCA,aANCA LF,Cath G,LYS HEL其他 囊性纤维化(CF) pANCA,aANCA BPI(91%) 其他急性/慢性感染(HIV、阿米厂、细菌等) pANCA,aANCA PR3,MPO,BPI,其他

2、ANCA在ANCA相关系统血管炎病机制中的作用

ANCA相关系统性血管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到ANCA、致炎因子、内皮细胞及其它免疫效应细胞的相互作用,目前对ANCA的致病作用研究较为深入。1991年Ludemann提出ANCN介导的血管损伤模型,其主要内容为:①细胞因子,如IL-8、IL-1和TNF等刺激中性粒细胞,细胞浆内PR3、MPO等抗原物质相互作用,致中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PR3、MPO、HLE等,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引起血管火。ANCA在AAVS中的致病作用,其证据主要来自于临床和体外试验,已有充足的体外实验证明ANCA是有害的,但ANCA是血管发生损伤的初始原因还是第二因素,目前尚未定论。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