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疟原虫镜检技术经验交流

2021.5.1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发生的一种寄生虫性传染病,俗称“打摆子”,属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的流动、外出非洲等国家务工或旅游人员的增多,输入性疟疾病例也有增多的风险,但原发性病例在减少,几乎每年都有输入性疟疾的报告,这就给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检验人员带来更大的挑战,对疟疾的诊断除了临床诊断外还有实验室诊断,只有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相结合,对一个疟疾病例的确诊至关重要,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4种;间日疟原虫(PV)、恶性疟原虫(PF)、三日疟原虫(PM)、卵形疟原虫(PO)。现就我在工作中见到的间日疟和恶性疟做一检验交流,谨请见谅。

疟疾传播的途径及危害性:任何一种传染病都离不开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疟疾同样也不例外,这三个环节又受自然因素(气温、地理位置等)和社会因素(经济水平、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等)的影响和制约。使疟疾呈现出不同的流行形式,在我国疟疾经中华按蚊叮咬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当一个疟疾病人的血液被中华按蚊叮咬后,该蚊虫在叮咬下一个健康人时,存在蚊虫唾腺中的子孢子随唾液液可能被注入到健康人体,以致感染疟疾,其次是血液传播,如输血等。

危害性:在我国的原发性病例中,间日日疟较常见,恶性疟次之,其他两种疟疾不常见,但恶性疟的对人的危害要比间日疟重,疟疾的发作是由于疟原虫成熟裂殖体裂解红细胞释放出代谢产物及其刺激机体产生内源性热原质共同作用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所致。寒战和发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体温调节中枢在外源性和内源性热原质的作用下,使体温上升,经数小时后,热原质逐渐消失后,体温由高热转为正常。发热对机体和疟原虫都有影响。过高的发热对机体极为不利,是重症恶性疟疾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在疟原虫镜检中,要掌握好采血时间,对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至关重要,一般在发热后6-8内采血镜检为宜。

实验室诊断:目前,用于疟疾诊断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3类。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合适的检验方法,以达到最佳检测效果。检出疟原虫是明确诊断疟疾的直接证据,在这里主要说一下显微镜检查法(病原学检测),因显微镜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敏感、价廉和可在薄血膜上进行虫种鉴别等优点,成为疟疾诊断的金标准,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染液配制:

姬姆氏色素  5g      甘油   250ml

甲醇        250ml

先将5 g姬姆氏色素置于研钵内,加入少量甘油研磨,边磨边加直至加完研细,倒入500 ml容量瓶,用甲醇反复多次冲洗研钵中的残留液,直至洗净用完甲醇,倒入有甘油姬姆氏色素的500ml的容量瓶中,反复整荡混匀,密封加盖,避光保存,连续震摇7天,放置待用,临用时1:10稀释。

在这里需要注意瑞氏染液和吉姆萨染液的的区别:瑞氏染液的成分主要由碱性美兰和酸性伊红组成,主要对细胞染色理想,但对细胞的核染色不太理想,吉姆萨染液主要有天青和伊红组成,对细胞的核染色理想,有的成品染色标的是吉姆萨染液,但是在主要成份上没有天青,在购买成品染液时应予注意,在疟原虫镜检染色时,推荐用吉姆萨染液。

血膜制作时要控制用血量和大小,厚血膜主要用来定性,薄血膜主要用来虫种鉴别。

显微镜检查:主要看疟原虫的环状体(R),滋养体(T)、裂殖体(S)和配子体(G),对各种疟原虫的鉴别从发育各期的核、胞浆、疟色素三个方面进行。

恶性疟环状体较小,核有一个或两个,胞浆纤细,可见到一个环状体两个核。

间日疟环状体较大,核一个,包浆较厚,有时可见到像戒指样的环状体。

环状体在疟原虫虫种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

恶性疟配子体较大,常成腊肠形或新月形,核一个居中;

间日疟配子体基本大多成圆形,核一个,有居中的也有偏于一侧的;

恶性疟的配子体在恶性疟的虫种鉴别有重要意义,新月形或腊肠形是恶性疟的特有的配子体的形态。

裂殖体是由大滋养体分裂后形成的,裂殖体破裂后形成裂殖子。裂殖子数量一般8-26个,间日疟和恶性疟的裂殖体基本接近,对两者鉴别意义不是很大。

总之形态学的东西是千变万化的,不能一概而就,通过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进行涂片检查,对实验室镜检诊断为疟疾的病人应从疟原虫生活史发育过程中的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综合进行,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