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2021.5.20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大量现代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检验与临床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检验,近年来已成为临床用药诊疗及院内感染防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笔者统计,前几年在我院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约占70%。因此,如何提高微生物实验分析前的质量,是保证整个检验质量的关键。下面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  分析前程序

    

  分析前的阶段,又称检验前过程。ISO/IEC 15189文件中明确定义:按照时间的顺序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时终止的步骤,为分析前的程序。它分为内及实验室外两个环节,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生理学因素影响,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其中,实验室外的工作由临床医生、护士完成,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到临床护士采集标本送到实验室止。该阶段是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关键,因为采集的标本合格与否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基础。有文献介绍,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的不符合要求[1]。实验室内的工作由实验室人员完成,包括标本的确认、处理、储存,实验室设施与环境条件、制度的完善、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对所使用的、试剂、培养基的要求。有了合格的检测标本,实验室内分析前的各项工作也不容忽视。由此看出,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潜在因素最多,是最容易出现问题,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应引起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  微生物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室外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外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临床医护人员缺乏对分析前质量管理的正确认识,不清楚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基础,对一些影响标本质量可导致错误结果的因素,如生理因素、生活因素等,采集、运送标本的护士和工人不完全知道,而检验人员又不能控制这些因素,造成工作脱节,管理失控,数据失真[2]。(2)不按规范选择采样时间、采样方法,无菌观念差,导致所采标本污染。查对制度不严,使标本张冠李戴,造成检测结果与临床结果不符,影响病人正确有效治疗。(3)不能正确传送标本。许多微生物检测项目,对标本的保存、运送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采集标本后应尽快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由于个别临床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检验分析前质量缺乏应有的认识,标本采集后,不能及时传送,使标本存放时间过长,导致腐败变质,增加污染机会,影响检测结果。

 

  2.2 实验室内分析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内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实验室布局不合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不能区别开来,对进出使用无菌区域不能有效控制,造成标本污染。(2)实验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收到的临床标本,不能认真仔细核对,对不合格的标本没有及早退回,并说明原因,对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不按要求将其置于合适的温度和环境下保存,以致造成结果与临床不符。(3)实验室对所使用的仪器(如光学、温箱、冰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等),监管不力,没有使用、保养、维修记录,使用过期的染色液、试剂、培养基及诊断血清等。对新配制或购进的培养基、增菌液等,不做无菌鉴定试验,判定是否合格,即进行使用,使结果偏差,影响临床的诊治。

 

 

3  微生物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措施

 

  3.1 实验室外分析前质量管理措施   

 

  医院方应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向临床医护人员反复宣传、培训,强化他们对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标本的合格与否,是整个检验质量的保证。

 

  规范护理操作规程,正确选择采样时间。一般选择疾病的早期、急性期、症状典型时或用药前采集,如已使用抗生素则应停药三天后采集标本。如用于血培养的应在抗生素应用之前、发热高峰期无菌采集标本,且每次的采血量应达10 ml。规范采集方法,首先嘱患者注意留取标本前的事项,按无菌手续采集各种标本及所需的量,以无菌容器盛装,并应根据待测微生物种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如需氧菌、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真菌、L-型以及其他微生物的检验,均须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采样[3]。

 

  制订对标本的核对、确认、保存、送检制度。采集后的标本,应核对、确认无误后,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达实验室的标本应采用适当的保存液和保存条件妥为保存(如保温、冷藏等),以免标本腐败变质。采集后的标本应专人送至实验室,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标本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特别是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严密包装,防止污染、传播和自身感染。

  

  3.2 实验内分析前质量管理措施   

  

  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实验室总体布局安排要充分考虑减少潜在的对标本的污染和对人员的危害。微生物实验室的无菌工作区域是检测工作的基础,该区域应有明确的标识,对进出、使用应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做好记录。定期对无菌区域进行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紫外线灯照射强度等的监测),对废弃物品应当制定专门的程序,加以文件化并要有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对影响检测结果的设备要进行有效控制,定期对实验用仪器、设备进行正确维护、校准和[4]。以保证对检验标本的无菌操作,以及对需要使用的无菌工具和器皿正确实施灭菌。无菌工具和器皿应放在专门的区域存放,明确标识,以与非无菌物品区别开来。要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对接受过一定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上岗人员要进行定期考核,以测试他们的检验能力及操作熟练程度。每个检验人员都要接受继续教育,更新和掌握微生物检验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检验水平。

 

 微生物实验室内应建立规范的技术操作手册和操作卡,并要经常修订、补充新的技术要求,用以指导实验室日常工作,有利于方法的统一和结果的稳定、准确。

 

  做好分析前的试剂、染色液、培养基与耗材的监控。这也是保证实验分析中、分析后检验质量不容忽视的环节,所以应对自备和商业提供的染色液、培养基等试剂都要进行评估,对自制的试剂,要有整个配制过程的记录,配好的试剂应贴上写有名称、配制日期、配制人的标签。商品化的染色液、培养基、试剂等应对品牌、试剂名称、批号、存放条件、失效期形成记录,应有厂家向客户提供的试剂鉴定质量保证书。对新使用的染色液、培养基等,可参照相关标准,进行验证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与临床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程序和文件,如规范各类标本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标本保存和运送、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提供每个实验的参考值及如何准确判断分析等。接受临床对检验结果进行的反馈,为临床医生选择项目提出合理建议。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