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药用植物学家、“天麻之父”“黄连之圣”徐锦堂教授去世

2021.5.27
头像

百科网专家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banquan21.jpeg

  “天麻之父”“黄连之圣”徐锦堂教授(1929年6月11日-2021年5月23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从定居杭州的汉中籍菌物学家韩省华先生处获悉,2021年5月23日上午10:10,药用植物学家、“天麻之父”“黄连之圣”徐锦堂教授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92岁。

banquan21.jpeg

  天麻(网络资料图)

  徐锦堂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药用真菌培养、药用植物栽培学家。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52年参加工作,1958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1983年成立药用植物研究所,任药用真菌研究室主任、所党委委员、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卫生部药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发明协会理事,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药用真菌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被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等多种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9年9月,徐锦堂被聘请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他从事药用植物研究50余年,在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黄连、天麻及猪苓的栽培技术和理论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彻底扭转了这些药材长期紧缺的局面,对中医药行业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均做出了巨大贡献。

banquan21.jpeg

  据韩省华介绍,徐锦堂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研究天麻成功,1964年在湖北推广天麻黄连栽培技术,70年代在陕西汉中推广天麻栽培技术。韩省华在父亲带领下,曾经在城固许家庙、勉县长沟河、宁强县多次听徐教授讲课,使他走上了从事药用菌、食用菌的事业。2012年起,韩省华与易菇网张升明策划7次全国天麻会议,与徐锦堂教授联系紧密。韩省华认为,在人类驯化天麻的过程中,徐锦堂教授“所引导的生产技术开拓了人类征服自然、顺应自然、了解自然的新途径,为后人带来了新的思路”。

banquan21.jpeg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连供应紧缺。1958年徐锦堂赴四川、湖北等黄连产区考察,发现黄连为阴生植物,300多年来都采用搭棚遮荫栽培方法,造成森林毁坏、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经8年艰苦研究和几十年大面积推广,发明了药、林、粮、畜四丰收的“栽培黄连的玉米和造林遮荫技术”,获得国家发明奖,并研究成功栽连育苗技术,受到国务院通令表彰。

  天麻是一种无根无叶的兰科药用植物,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半个多世纪都未能栽培成活。徐锦堂总结了多年栽培失败的教训和经验,并对野生天麻生长繁殖营养进行了三年系统调查,1965年利用蜜环菌材首次伴栽天麻成功,结束了天麻不能人工栽培的历史。1972年他赴陕西汉中地区蹲点,在宁强县东风三队山沟里试验成功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他跑遍汉中全地区11个县及安康、商洛等地大山区,举办技术培训班,并编写《怎样栽天麻》小册子,很快缓解了全国天麻医疗用药紧缺难题。70年代后期,他发现天麻多代无性繁殖种麻严重退化,他顶住各方压力开展试验,研究成功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阻止了种麻退化,产量稳步上升,70多名专家共同推荐为“建国35年来20项重大医药科研成果”之一。

banquan21.jpeg

  banquan21.jpeg

  2001年9月27日,“天麻之父”徐锦堂与陕西勉县张家河、金华庙、茅坝三乡塑像集资的群众合影。

banquan21.jpeg

  湖北利川药农集资雕塑“黄连之圣”雕像。徐锦堂和妻子武兰英。

  据了解,徐锦堂从事中药研究50多年,有近40年是在产区度过。退休后仍自建家庭实验室完成其未能完成的工作。富裕起来的陕西和湖北药农把他称之为“活财神”,陕西汉中勉县张家河群众自发集资雕塑“天麻之父”汉白玉雕像并立碑铭记,湖北利川药农集资雕塑“黄连之圣”雕像并立碑铭记,利川市委授予他“利川市荣誉市民”称号。

  从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委宣传部吴天文处了解到,2019年11月下旬,宁强县农业农村局、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干部与相关企业负责人来到北京,为徐锦堂送上聘书,特聘他为宁强天麻研究所名誉所长。徐教授表示,继续为天麻事业出力。他说:“虽然我已经90岁了,身体不比以前好了,但我对宁强人民有感情,我还要尽力为宁强的天麻品种选育做些事情,提升天麻的品质,提高天麻带来的效益,争取让山区群众获得更多的收入。”

banquan21.jpeg

  2019年11月下旬,宁强县有关部门为徐锦堂教授送上聘书

  1970年,徐锦堂带领天麻科研团队从北京来到宁强,从此扎根山区,克服工作条件简陋、生活不习惯、经常步行翻山越岭等实际困难,潜心研究天麻有性繁殖课题。孩子出生了,他不在身边;妻子生小女儿难产,可当时正值菌种分离关键时刻,他选择留在宁强。1972年,徐锦堂终于成功研究出野生天麻变家栽技术,并在北京举办了六省市天麻生产座谈会,在宁强举办了西北五省区天麻栽培技术座谈会。1978年,他研究的野生天麻变家栽技术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研究”获得陕西省1979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1980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

banquan21.jpeg

  1975年,徐锦堂在陕西宁强县东风三队,向参加天麻生产现场会的农民讲解和示范天麻栽培方法。前排左一为韩省华的父亲韩保文

  为大力推广运用天麻有性繁殖科研成果,1976年5月宁强成立全国第一家天麻研究所。近年,宁强县依托地域和资源优势,加大扶持力度,把天麻列为中药材的主导品种,引入权威科研团队,建立专家工作站,率先在国内规划建立了天麻种子资源圃、野生天麻保种育种基地、种麻繁育基地,并发展天麻菌种厂、种植专业合作社,天麻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还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banquan21.jpeg

  学生为恩师题贺

banquan21.jpeg

  韩省华在云南彝良县天麻博物馆与徐锦堂、周铉雕塑合影


  

文化艺术报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