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13例输血后TTV动态观察

2021.6.04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自1997年10月Nishizaw等[1]发表第1篇关于TTV的论文以来,许多国家开展了TTV的研究,我国北京[2]、深圳[3]等地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对于TTV的致病性,特别是输入TTV阳性血后临床上改变的调查较少。为了进一步阐明TTV的致病性,笔者对13名输入TTV感染血的患者进行了3个月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999年1月,选择产科2例,外科10例,内科1例,其中男性10名,女性3名,年龄31~77岁。输血前后对以上患者进行肝功能和TTV DNA测定,对其中1例TTV DNA阳性者进行分子克隆和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

1.2 标本收集

采用经灭菌处理一次性带盖试管,对输血后患者空腹静脉抽血10ml,离心分离血清,分装后-20℃保存备用;输完血后取输血袋,血浆分装后-20℃保存,并进行TTV DNA的测定,发现献血阳性者,分期随访患者。

1.3 检测材料

 HAV-IgM、HBVM、抗-HCV、HDVAg、HDVAb、抗-HEV免疫试剂购于广州中山公司,抗-HGV酶联免疫试剂由302医院提供,肝功能检测采用美国ASCA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AST、TP、Alb、TBiL、DBiL、γ-GT液体型生化试剂由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公司提供,套式PCR试剂盒由北京军区总医院提供。

1.4 引物合成

根据Okmato等报道TTV基因序列[4],采用Goldkey软件在TTV ORF保守区设计两对套式引物,引物序列如下:T1:5’-AC AG AC AG AG GA GA AG GC AA C-3’;T2:5’-G GA TA CC TA TT AG CT CT CA T-3’;T3:5’-AA CA TG TT GT GG AT AG AC TG G-3’;T4:5’-CC TG GC AT TT TA CC AT TT CCA 3’其中T1、T2为外引物,T3、T4为内引物,扩增产物长272bp。

 1.5 TTV DNA的检测

 ①裂解:血清50μl,加裂解液150μl混匀,94℃10min。②分离:在裂解混合液内,每反应体系加入氯仿/异丙醇及饱合酚,震摇试管10s,混匀。在台式离心机上10000r/min离心,室温10min收集水相沉淀。③沉淀:异丙醇200μl,立即加已含DNA水相试管内,-20℃30~60min;离心:12000r/min离心,室温15min,用微量真空泵吸取上清及管边水珠。④第1次PCR:每反应体系加入第1次PCR反应混合液50μl悬浮沉淀,液体石蜡封顶,预变性94℃30s,94℃30s,55℃45s,72℃45s,35次循环,⑤取每反应体系,加第2次PCR反应混合液45μl,混匀分别取第1次PCR产物5μl,加入45μl反应混合液中,液体石蜡油封顶,预变性94℃30s,94℃30s,55℃45s,72℃45s,35次循环。⑥产物检测:用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2%琼脂电泳检测,溴化乙锭染色,在紫外检测仪上观察结果,设阴、阳性对照。

 1.6 PCR产物的分子克隆与测序

取第2次PCR产物,经酚/氯仿抽取,乙醇沉淀纯化后,直接于T载体连接,转入XLT-Blus宿主菌,挑取白色菌落,用PCR鉴定,对阳性菌落接种培养,提取质粒,采用OPEN GENE型自动测序仪,进行DNA测序。

2 结果

2.1

13名患者接受的血液均为TTV DNA阳性 PCR产物电泳结果:分别对第1、2次PCR产物进行电泳,第1次未见阳性带,第2次阳性标本可见272bp DNA带,与预期大小一致(图1)。 图1 TTV DNA的PCR产物电泳图

2.2

PCR产物的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 对1例肝炎患者血清PCR产物克隆测序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Okamoto等[4]报道的日本株(AB 008394)N22克隆同源性为75.4%,与国内深圳株(SZ1、SZ2)比较,同源性为73.9%、75.7%,与日本株(NA004)比较,同源性为88.6%。本株与JX2株比较同源性为81.74%。见图2。 图2 江西TTV分离株(JX1-JX2)与日本株(AB008394), 深圳株(SZ1-SZ2)相应核苷酸序列比较

2.3

输血前后检查结果(附表) 所有患者输血前的肝功能均正常,TTV DNA呈阴性,7例输TTV DNA血后变为阳性,并有肝功能异常,其中1个月后变阳性3例,两个月后变阳性2例,3个月后变阳性2例,阳性持续时间80d左右。

 

附表 输血前后TTV感染检测

临床 诊断 输TTV (+)血量 输血前 输血后第1月 输血后第2月 输血后第3月 输血后第4月









ALT γ-GT TTV DNA ALT γ-GT TTV DNA ALT γ-GT TTV DNA ALT γ-GT TTV DNA ALT γ-GT TTV DNA

胃出血 400 27.62 1.45 36.95 82.38 38.84 34.36 85.52 47.47 38.55 42.0
腹部 肿块 400 6.91 2.42 17.26 3.39 21.85 21.80 6.54 11.14 5.29 6.46
头部 外伤 200 15.74 13.08 48.55 58.72 51.20 61.44 85.65 36.78 35.95 39.98
十二 指肠 溃疡 200 13.37 58.70 33.17 60.92 63.22 70.65 49.05 100.37


左耳 血管瘤 400 13.81 7.75 28.30 26.30 3.27 7.85 13.08 2.46


冠心病 200 19.77 4.84 17.88 34.87 28.3 29.30 84.26 70.83 15.41 23.13
烧伤 400 6.91 16.47 97.70 46.30 42.30 93.60 4.69 8.33


胆石症 200 13.22 27.00 59.45 116.28 23.98 118.96 29.43 92.36


腹部 肿块 200 6.04 7.75 8.15 37.75 87.63 86.20 40.38 48.40
12.74 11.62
脑外伤 200 18.00 20.36 20.96 25.19 20.19 61.03 19.36 40.69


股骨 骨折 200 6.20 20.10 25.93 33.60 44.00 44.50 15.14 1.81


腰椎 间盘 突出 200 6.86 3.39 36.85 37.78 22.89 13.29





烧伤 2200 14.67 11.14 327.0 158.39


65.4 23.04


 

本室的参考值:ALT:2~25U/L,γ-GT:8~30U/L 3 讨论

 

尽管对献血者及血液制品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筛选,但输血后肝炎仍有发生。1997年底,日本学者以1例输血后的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病毒基因,命名为TT病毒(TTV)。为了探讨有关TT病毒的特征、致病特点,在输血后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笔者对13名接受TTV DNA阳性血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6例未见明显异常,7例ALT、γ-GT等酶学发生了改变,TTV DNA检测为阳性,经过献血者和感染者体内TTV基因序列测定,证明确属输血所致,说明输入TTV阳性血,对患者能产生一定影响,应引起临床上重视。

关于TTV基因变异研究资料尚少,Okamoto等[4]根据TTV 1902-2257位核苷酸之间,356bp的序列,分析了日本78个分离株,认为78个分离株中76个可分成1组,另外两个1组,共4个亚组,即G1a、G1b、G2a、G2b。萍乡地区分离株与日本株(AB008394)同源性高,可能是同一病毒,不同的分离株,属于G1亚型的一种,TTV基因变异及不同亚型是否与其致病性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Nishizawa T,Okamoto H,Konishik,et al.A novel DNA Virus(TTV)assocoted transaminase levels in posttransfution hepatitis of unknow etiology.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7,241:92

2,周育森,周乙华,王海涛,等.中国部分地区新型肝炎病毒TT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8,32:352

3,周伯平,马为民,孙 彤,等.一种新型肝炎病毒的分子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深圳医学,1998,11:1

4,Okamoto H,Nishizawa T,Kato N,et al.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DNA Virus acsocited with posttransfution hepatitis of anknow etiology.Hepatol Res,1998,10:1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