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自身输血,自血回输

2021.6.0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自身输血是将病人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份采集后再回输给自己。当一名受血者以自己献血者时,他接受的是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份,这是最安全的输血。

自身输血又分为如下几种:

1、保存式自身输血 手术前自身献血对许多做择期手术的病人越来越有吸引力,要求手术前自身献血的人数正在增加,这是对输血传播疾病关注的结果。保存式自身输血就是在手术前数周至数月采集自身血液(全血或分离成分)保存,以备手术时使用,也可在某些疾病缓解期采集自身血液成份,以备必要时使用。

2、稀释式自身输血 稀释式自身输血是自身输血的主要形式。通过对出血性休克的研究,发现人体对失血有良好的代偿作用,主要是细胞外液可经毛细血管而进入血循环内,补充血容量,对血液动力学可产生有益变化,使微循环灌注增加。在血容量正常情况下,血液稀释导致红细胞压积下降,心输出量很快代偿性增加。血液稀释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均降低,血氧含量降低。临床上血液稀释患者血氧含量降低主要的代偿机制是心输出量增加和各器官的营养血流增加,此外,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的降低,有利于在组织水平氧的释放。因此血液稀释不影响组织氧供应。

3、回收式自身输血 回收式自身输血可分为:术中回收式自身输血,术后回收式自身输血,外伤时回收式自身输血。术中回收使必须加抗凝剂,术后回收及外伤一般不需要加抗凝剂。由于回收血处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洗涤回收式及非洗涤回收式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早在1886年首次报道,直至1921年才成为临床上可接受的输血。到20世纪30年代对选择性手术的患者,术前1-2周采集自身血液保存于血库,以备术中或术后需要时用,而且建议在医院里设立自身血库。此后一方面由于血液并不紧张,加上采血筛检技术及血库保存血液条件的不断改进,自身输血又逐渐被人们疏远。近年来血液来源日趋紧张,有时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延缓择期手术。特别是由于异体输血可引起经血液传播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等的危险。并对异体输血可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和危险进行了广泛宣传教育,故又对自身输血给予重新评价。由早期的回收式、保存式自身输血发展到1964年在美国盐湖城进行了稀释式自身输血。1986年以后美国的自身输血已上升到一个重要位置。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