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输血的利弊?输的越多就越好吗?

2021.5.2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笔者四五岁的时候,因“免疫力低下需提高免疫力”的原因,被所在县人民医院医生劝说着父亲抽取他的全血给笔者完成人生第一次“输血治疗”。以目前公认的输血适应症指南来看,这完全是一个错误的治疗方案,所幸并没有发生可见的不良后果。回顾过往的社会新闻,也不难发现八九十年代还有输“人情血”和“安慰血”的传闻,似乎全盘把输血治疗定义为了一种“高级且疗效佳”的治疗方案。那么,输血一定是一件利大于弊的好事?输血越多对健康越好?

现代输血治疗策略

从现代输血学发展的观点来看,能不输血就不输血、能少输就不多输、非要输血最好采取自身输血才是最佳的输血治疗策略。过往对输血的认识存在误区:完全性的认为输血利大于弊,输血可提供循环和营养支持,但对输血的风险却视而不见或者不加重视。如今各种输血统计学分析结果都表明不输血、少输血以及必要时候的自体输血才是正确的治疗方案。

能不输就不输

为什么能不输血就不输血呢?当一次性失血超过全血量的15%时,机体的代偿机能将不足以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可引起机体活动障碍,此时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临床症状选择是否开启输血治疗。输血治疗最大的作用就是恢复并保持人体由于血液丧失而出现紊乱的生理功能,具有其他治疗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但输异体血带来的风险却也不容忽视。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因输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输注用具而产生的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称之为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可分类为免疫性反应、非免疫性反应,主要包括:1.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后短期内或输血过程中即发生寒战、发热);3.输血后紫癜(不同部位的出血、皮肤广泛的淤点与淤斑、齿龈出血、鼻出血、黑便);4.移植物抗宿主病(致死率达90%以上);5.输血性血色病(临床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肝功能损害等);6.大量输血后反应(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枸橼酸钠中毒、出血倾向、血管微栓塞、低温反应、细菌污染反应、溶血反应)。除此以外,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更是近年来引爆输血相关新闻报道的热点,诸如某车祸受重伤/地贫患儿因大量/长期输血感染疾病不时见诸报道。虽然目前已竭尽所能加强对血液制品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和控制,但由于医学水平的限制,早期传染病病毒(常见的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检出“窗口期”仍会在不短的时间内继续成为输血治疗安全的拦路虎。综合以上可知,不合时机、没有必要的输血不仅不会给患者带来福音,还会增加患者的负担,甚至造成二次伤害。

能少输就少输

多次多剂量的输异体血增加了以上所列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染病的风险。有文献对美国、西班牙、加拿大、挪威、英国、德国等11家医院共1360例超大量输血(定义为48小时内输注超过20单位红细胞)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般意义的超大量输血患者5天生存率为71%,30天生存率为60%,而48小时内输注超过60单位红细胞患者的5天生存率为54%,30天生存率为48%,可看出患者5天及30天生存率与红细胞用量成负相关。用血量的上升与生存率的下降毫无疑问具有关联,越是重症的患者越需要更多的输血支持。但是超大量输血随之而来的血栓形成、DIC、获得传染病等风险急剧升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更是成为致死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

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是指临床上采用自身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时需要的一种输血疗法,因具有降低输血不良和输血相关传染病概率的好处,已逐渐向稀有血型、有严重输血不良患者、骨髓移植及肿瘤放化疗等患者推广。

总的来说,血液成分、血液剂量、受血者,这三者都选择正确,才是现代输血的原则,坚决做到“能不输则不输,能少输则少输”!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