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临床基础检验要点集锦(二)

2021.7.02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9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31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


1.jpg


贫血MCV/RDW分类法


2.jpg

3.jpg

19、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当骨髓网织红细胞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活体染色,WH0推荐使用新亚甲蓝染液,染液与血液比例以1:1。网织红细胞计数:ICSH推荐使用Miller窥盘。其精度CV约为10%。


骨髓移植后第21d,如Ret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L,伴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晚幼红细胞脱核成网织红细胞的过程是在骨髓完成(约需72h)。


LFR,MFR,HMR分别是低,中,高荧光率。


20、血沉:(ICSH推荐魏氏法)小分子蛋白如清蛋白、卵磷脂等使血沉减缓,大分子蛋白如纤维蛋白原、急性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巨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使血沉加快。红细胞直径越大血沉越快,球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使血沉减慢。


室温过高使血沉加快,室温过低使血沉减慢。高胆固醇血症、贫血使血沉轻度增快。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镰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异形症等血沉可减慢。血沉管倾斜3°,沉降率增加30%。


慢性炎症(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活动期血沉增快,病情好转血沉减慢,非活动期血沉正常。


血涂片上WBC分布密度与WBC数量关系


4.jpg

21、成熟粒细胞(杆状、分叶)贮存于骨髓,在贮备池中停留3~5d,数量为外周血的5~20倍;白细胞计数值是循环池的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黏附作用以及吞噬、杀菌等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功能(如病毒、原虫、真菌:结核杆菌等)、吞噬和清理功能(如组织碎片、衰老血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凝血因子等)、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功能,还参与杀菌、免疫和抗肿瘤作用。


常规考核标准(RCS) 
  评价:
  WBC≤4×109/L,RCS应<30%;
  WBC在(4.1~14.9)×109/L,RCS应<20%;
  WBC≥15×109/L,RCS应<15%。
  超过上述标准应重新充池计数。 

变异百分数(V)评价法
  
公式中Xi为测定值,Xm为靶值。
  

计算质量得分=100-(V×2)。得分在90分以上为A级(优),80-89分为B级(良),70-79分为C级,60-69分为D级(及格),低于60分E级(不及格)。
双份计数标准差评价法
  

是多个标本每份均做双份测定,计算双份计数值差值和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计算质量得分=100-(CV×2)
  

评价方法同变异百分数法。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儿童:(5~12)×109/L。


第6~9d(减少)、4~5岁(增加)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低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显微镜分类法:是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涂片尾部中性粒细胞较多,淋巴细胞较少,单核细胞沿涂片长轴均匀分布。幼稚细胞分布在涂片尾部和边缘,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布在涂片头部和体部。


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的关系

5.jpg

22、正常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比值为1:13

核左移:杆状核超过5%或有幼稚细胞


再生性左移: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感染(尤其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轻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略增高,仅杆状核粒细胞增多(>5%),表示感染程度较轻,机体抵抗力较强。


中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杆状核粒细胞>10%并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和中毒性改变,表示有严重感染。 

重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杆状核粒细胞>25%,并出现幼稚的粒细胞。


退行性左移: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见于再障、粒细胞减低症、严重感染(如伤寒、败血症等)。


核右移:中性分叶核分叶5叶以上超3%。常伴白细胞总数减低,为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等)、炎症恢复期。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有:大小不一,中毒颗粒,空泡,Doles小体,退行性变。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