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

2021.7.0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1、前言

随着第二代测序(NGS)技术在包括前列腺癌等肿瘤临床诊疗中得到愈发广泛的应用,对NGS在前列腺癌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检测内容、检测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处理及解读等环节的质量 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荐有意愿进行基因检测的受检者进行初步的肿瘤遗传咨询,在充分理解检测价值及必要性的情况后再进行相关检测。

2、适宜进行基因检测的对象   

不同病情和治疗阶段的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各异,基于前列腺癌临床实践以及 药物研发现状,推荐符合表1所列情形的前列腺癌患者考虑进行NGS基因突变检测。评估是否适宜进行基因检测需要结合前列腺癌患者的家族史、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其中家族史需要考虑:

对于初诊未进行风险评估、极低风险至中风险的前列腺癌患者,其家族史、临床特征的获得及遗传咨询是检测前的必要步骤:对于具有明确相关家族史、已知家族成员携带胚系致病基因突变的上述风险级别患者,推荐进行DNA损伤 修复相关基因(特别是BRCA2、BRCA1、ATM、 MSH2、MSH6、GEN1、FANCA、CHEK2)的胚系变异检测;对于家族史不详的上述风险级别患者,需要结合临床特征进行遗传咨询后综合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相关检测。而对于高风险、极高风险、局部进展及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推荐进行DNA修复基因(特别是BRCA2、BRCA1、 ATM、MSH2、MSH6、GEN1、FANCA、CHEK2)的胚系变异检测。而对于所有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推荐进行至少包含DNA修复基因胚系及体细胞变异的检测。如肿瘤组织检测已发现与肿瘤发病风险相关基因突变而缺乏胚系变异验证的前列腺癌患者,建议遗传咨询后再考虑是否进行检测。  

另外,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和前列腺导管腺癌(DAP)是前列腺癌中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的亚型。IDC-P和DAP患者预后较差,对具有该病理学特征的前列腺癌患者,不论是否存在明确的肿瘤家族史均推荐进行胚系基因检测。

3、检测内容  

虽然通过NGS技术发现多数mCRPC患者存在具有临床价值的基因突变,但是由于药物研发及相关药物在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研究中的证据有限,针对前列腺癌患者的NGS基因检测应在增加受检者获益及避免过度检测中求得平衡。《本共识》建议针对不同遗传背景及检测目的的受检者,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检测组合的筛选,检测组合和检测流程应在临床应用前进行充分的性能分析评估。

4、NGS检测流程的规范

NGS检测的全部流程包括从符合送检要求的样本中提取DNA、其后基于杂交捕获或扩增子建库方法进行文库构建,文库需测序至符合要求的测序深度;对于不同类型变异(包括碱基取代、插入缺失、拷贝数改变和基因重排)采用特定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注释,最后对检测发现的基因突变信息进行分析并提出报告。

5、生殖泌尿肿瘤精准医学专家团队(GU-MTB)  

《本共识》专家委员会倡导各单位组建GUMTB,以进一步规范本中心的基因检测与精准治疗。GU-MTB有助于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多选项,优化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并建立生物标志物引导的临床治疗路径。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