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关于运用自拟止晕汤治疗眩晕病68例

2021.7.17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摘要】
目的:自拟止晕汤治疗眩晕病的疗效观察。

方法:口服自拟止晕汤治疗眩晕病,方药:夏枯草15g  钩藤15g  当归15g  牛膝10g  熟地20g  陈皮10g  半夏8g 石决明15g   茯苓10g  胆南星10g  天麻10g  白术15g  白芍20g

结果:治疗结果,治愈53例,显效12例,无效3例。
结论:自拟止晕汤治疗眩晕病临床疗效确切。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中医统称为“眩晕”。眩即目眩,眼花潦乱,轻者如坐舟车,发作的时间短暂,平卧闭目片刻即安, 重者即觉天旋地转,不能站立,有时恶心,甚至晕倒;晕即头晕,谓头部运转不定的感觉。在现代医学中,眩晕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疾病、颈椎病等患者。在北方地区,眩晕或者说是短暂性脑供血不足相当常见,在2017年一年里,我院脑病科收入眩晕病为第一诊断的患者很多,特别是肝阳上亢型。我科在国家诊断方案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对眩晕症的中药治疗,在临床效果上比较突出。

自拟止晕汤,经临床反复验证,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68例,选自本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患者,年龄46到82岁,平均年龄6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个月,平均45天。


1.2诊断标准

参照 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同时结合《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第二版)。


1.3中医诊断标准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并结合《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9月第45卷第9期)有关内容制定。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 征(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 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头颅CT、MRI或MRA检查。

(5)耳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急性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除外。


2、治疗方法
逍遥散:口服颗粒制剂 夏枯草15g  钩藤15g  当归15g  牛膝10g  熟地20g  陈皮10g  半夏8g     石决明15g   茯苓10g  胆南星10g  天麻10g  白术15g  白芍20g  早晚两次冲服10天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制定;患者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没有再次出现,为痊愈;患者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未出现,但症状明显减轻,为显效;患者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仍存在,症状无缓解为无效。


3.2治疗结果

治愈53例,显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5.5%。


3.3案例

陈某  56岁 服务员  于2017年12月23日 来诊,突发头晕、视物旋转,血压持续在:22.7~212.7~ 14. 7kPa,伴胸闷耳鸣,恶心、呕吐,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投以自拟止晕汤加何菊花珍珠母各10g。连续服药3个疗程(药),血压降至18. 4/12. 0kPa,自觉症状消失。此后间断服自拟止晕方,追踪观察半年,未再发作。


4、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眩晕之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肾亏体虚、跌扑损伤、淤血内阻引起,其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窍。病位在头窍,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我科依据中医治疗原则:祛风化痰,健脾和胃,平肝潜阳为主,方中夏枯草清肝火,调肝郁。钩藤息风止痉,平肝清热。熟地补肝肾降压,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陈皮、半夏化痰调理气机,石决明平肝阳,天麻、当归活血行气。全方组合严谨,配伍精当,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