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当归芍药散的临床应用

2021.8.0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原文说:“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说:“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由此可见,该方是治疗妇人腹中痛的主方,原方由当归、芍药、泽泻、茯苓、白术、川芎六味药组成。方中当归、芍药养血,茯苓、白术扶脾,泽泻泄水,川芎畅血气。六味相伍,使木条达,土气畅,木土无忤,肝脾气升,胆胃气降,腹痛即可消除。因此,仲景用作治疗妊娠腹痛和妇人诸疾腹痛的良方。以药辨证,此方多用于脾虚湿困而为肝木所乘的腹痛。临床应用于慢性输卵管积水,月经不调,不孕症等,根据辨证随症加减运用。临床应掌握以下两点:一是面唇少华,眩晕耳鸣,爪甲不荣,肢体麻木,腹痛绵绵或拘急而痛,或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脉弦细等肝虚血少症;二是纳呆食少,带下清稀,面浮肢肿,泄泻或小便不利等脾虚湿停症。

    1 慢性输卵管积水

    曾某,女, 47岁,2007年9月13日初诊。患者因子宫肌瘤在某医院做宫腔镜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出现下腹部隐痛,劳累或性生活后加重,B超显示两侧输卵管积水。经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改善,故求诊于中医治疗。根据患者所述少腹隐痛经常性发作,带下清稀,又患者本身属肥胖体质,再加上术后不久,体质虚弱,纳食较差,舌质淡,苔少边有齿痕,脉虚缓。辨证为血虚气滞,脾虚湿阻。因患者子宫肌瘤行经时间过长、出血较多,宫腔镜手术后致血虚。血为气之母,血虚者,气亦易衰。又肥胖之人多虚,此虚多为脾阳气虚,易导致中州无权,运化失职,湿浊停聚。治宜养血活血,健脾利水。组方:当归6g ,炒白芍12g ,川芎6g , 茯苓20g ,炒白术、 泽泻各15g, 薏苡仁、赤小豆、冬瓜仁各30g, 元胡、川楝子、乌药各10g。共7剂,1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服药后1周复诊,诉腹痛减轻,白带量减少,但有头晕乏力,腰膝酸软,诊舌苔淡白有裂纹,脉濡细。此为气血虚也。故原方变为当归10g,川芎6g,白芍、泽泻各10g,白术15g,茯苓10g,党参15g,生黄芪20g,陈皮6g,炒谷麦芽各30g,薏苡仁、冬瓜仁、赤小豆各30g,炙甘草6g。共5剂,1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再诊时诉症状显著缓解,头晕乏力症状也明显减轻。

    按:输卵管积水属中医“带下”、“症瘕”范畴。根据辨证论治,以当归芍药散为主加减运用,带下明显加薏苡仁,冬瓜仁,赤小豆健脾利水。经治疗后带下量减少,适当配伍补气药如党参、黄芪,和胃理气药如谷芽、陈皮,使补而不滞,又兼顾胃气。

    2 不孕症

    李某,女,32岁,2007年11月13日初诊。3年前曾行人工流产一次,后未避孕2年一直未孕。主诉月经量减少2年余,色淡,行经后少腹绵绵作痛,平时脾气烦躁,行经前乳房胀痛,伴有眩晕耳鸣,肢体麻木,苔薄白,脉弦细。输卵管造影显示:两侧通畅。诊断:继发性不孕症,辨证属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治当疏肝健脾养血。组方:当归6g,川芎3g,白芍、茯苓、泽泻、白术各10g,桑寄生15g,陈皮10g,谷芽15g, 柴胡、香附、郁金各10g。7剂,1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患者平素多忧思抑郁,导致肝郁脾虚,女子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所以加重疏肝之药,以达疏肝健脾之效。患者药后复诊诉少腹绵绵作痛减轻,脾气也有好转。故原方随症加减用之,直至今年5月份已怀孕。

    按:明代万全《万氏妇人科》指出调经的重要性,“女子无子,多因经候不调,药饵之辅,尤不可缓。”认为禀赋体质不同,调经之法也应不同。中医历来重视情志因素对受孕的影响,由于孕育知识的缺乏,加之求孕心切导致的焦虑,和家庭环境及周围舆论压力,均可导致肝郁气滞,阴阳失衡,气血不调,脏腑功能失调而不孕。本例日久不孕,精神紧张,导致肝郁脾虚之症,经用当归芍药散疏肝健脾理气,再加以心理疏导而获效。

    3 子宫内膜炎

    王某,女,40岁,2008年5月8日初诊。患者经常性少腹两侧疼痛,某医院妇科诊断为“子宫内膜炎”,给予抗炎治疗数日,因治疗效果欠佳而求诊于中医。刻诊:腰酸乏力,少腹撑胀且酸痛,白带量多而稠臭,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细。诊断:子宫内膜炎,辨证为血虚气滞、脾虚湿阻。治宜养血活血理气,健脾行水利湿。组方:当归、泽泻、炒白芍各10g,白术、茯苓各15g,川芎6g,土茯苓15g,赤芍、元胡各10g,广木香 6g,芡实10g,乌药10g。共7剂,1天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服药后,患者少腹撑胀疼痛大减,白带量亦少,诊见舌淡红有裂纹,苔薄白,脉濡细,此气血虚也。二诊组方:当归、白芍、白术、泽泻、茯苓各10g,川芎6g,土茯苓10g,党参15g,黄芪30g,陈皮6g。共6剂,1天1剂,水煎服。二诊服药10余天后告之诸症皆除。

    按: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增生在已婚妇女中发病率呈渐增趋势,此病多系湿热之邪久蕴而致气血失和而发病,属“带下”范畴。前人有“带下俱是湿证”,“脾主湿”之说,带病由湿生,水湿由脾起。因此,治疗时把握脾虚湿盛这个病机关键,遣方用药应以健脾祛湿为本。笔者临床用当归芍药散治疗,方中茯苓、土茯苓并用,意在使湿热之邪渗利而去;赤芍、白芍合用重在强调活血和血,配合诸药,取效甚捷。但应用除湿药时也不可过于温燥,以免“助邪火消灼阴血,以致火升水降,凝结浊物”。

    仲景当归芍药散方虽六味,但组方严谨,六味药各司其职。古人遣方用药之妙在药量的调节,临床运用时如以血虚为主者,三味水药量宜小;血滞者三味血药量宜大;湿盛浮肿者,三味水药应重用,以达药专力宏之效。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