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专家解读近十年房颤分型的变化

2021.9.03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房颤分型的统一是学术交流和临床工作的需要,房颤分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业界对房颤机制认识的变化以及房颤诊疗策略的改变。

    近年来,房颤分型最主要的变化在于长期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AF)概念的提出。2007年HRS/EHRA/ECAS的房颤导管消融合外科消融专家共识首次指出行导管消融或外科消融,绝大多数房颤均可转复为窦性心 律,对于行导管或外科消融的患者应摒弃永久性房颤的称谓,持续时间超过1年的房颤应称之为长期持续性房颤。2010年ESC指南根据房颤治疗策略进一步细 化,如果房颤持续时间超过一年拟采用节律控制策略则称之为长期持续性房颤,拟采用室率控制策略则称之为永久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这一分型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以导管消融为代表的房颤治疗方法的突破。


     200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律失常工作组与北美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会(目前更名为心律学会)联合起草了国际统一的房颤命名和分型标准【点击下载】。该分型将房颤分为初发房颤和反复发作的房颤。初发房颤定义为首次出现的房颤,不论其有无症状和能否自动复律。房颤发作≥2次则称为反复发作的房颤,包括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和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因为以上房颤分型其英文起始字母均为P,故又称为“3P”分型。阵发性房颤指能自行转复,持续时间<7天,一般<48 h.持续性房颤为持续时间>7天的房颤,一般不能自行转复,需要进行药物或电复律,既可以由阵发性房颤发展而来,也可以是房颤的首次表现。永久性房颤是指复律失败或非复律适应症或复律24 h内又复发的房颤。

    此后,国内外学术团体发表的房颤诊疗指南多遵循该分型方法而有所完善。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房颤指南【点击下载】强调了房颤的分型不具有排他性。某些患者可能既有阵发性房颤发作,也有持续性房颤发作,分型时应该以其经常发作的形式分型。2007年美国心律学会(HRS)/欧洲心律协会(EHRA)/欧洲心律失常协会(ECAS)发布的房颤导管消融合外科消融专家共识【点击下载】指出房颤持续时间<7天,需要药物或电转复的归于持续性房颤。但是这一分型有可能扩大了持续性房颤的范畴。比如一位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1 h,由于不耐受快速心室率需转复为窦性心律,而被归入持续性房颤未必准确。2012年HRS/EHRA/ECAS的房颤导管消融合外科消融专家共识【点击下载】对此提出了修正,对于持续时间不超过48 h的房颤即使接受了药物或电转复,仍应归入阵发性房颤,而持续时间超过48 h但少于7天的房颤接受了药物或电转复则为持续性房颤。这是考虑到阵发性房颤多在48 h内终止,48h内不终止则自行转复的可能性显著降低。2010年ESC房颤指南【英文版下载】【中文版下载】中将房颤分为5型:初次诊断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图1)。

专家解读近十年房颤分型的变化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防止专家工作组多次发布房颤诊疗共识,其主要参考国外房颤指南中的分型方案。最新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点击下载】主要参考ESC2010中房颤的分型方法,除了引入长期持续性房颤这一概念以外,另一变化是将permanent AF翻译为永久性房颤,而不再像以前的版本称之为持久性房颤。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