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病例分析

2022.1.01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病例患者,女,哈尼族,36岁,身高160cm,体重60Kg,主诉:“双侧鼻阻、流脓涕3年余”入住耳鼻喉科,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双侧鼻腔鼻窦肿物、双侧慢性鼻窦炎、偏头痛,拟于择期行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鼻腔肿物切除+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平素体健,既往无外科手术史及传染病史,否认平日活动后心悸、胸闷等不适。

 

术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胸片、肺功能均正常,64排CT副鼻窦平扫+三维成像提示:1.鼻内软组织密度灶;2.右侧下鼻甲肥大;3.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炎;4.双侧眼眶区平扫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73次/min,PR间期138ms,QRS时限74ms,QT/QTC间期386/411ms。

 

完善术前准备后拟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鼻腔肿物切除+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于早晨11:10进入手术室,使用Datex-OhmedaS/5TM麻醉监护仪监护ECG(此时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心率80次/min)、无创血压(130/75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后持续输注乳酸钠林格液扩容,20分钟后开始全麻诱导,给予丙泊酚120mg、维库溴铵6mg、瑞芬太尼60μg后手控呼吸,判断麻醉深度适当时行气管插管,插入ID7.0#气管导管并固定后改机控呼吸,氧流量2L/min,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并监测呼气末CO2分压,术中静脉以瑞芬太尼0.09μg·Kg-1·min-1持续泵注打开地氟烷蒸发罐,开始吸入5%地氟烷后,监护仪出现如下心电图并维持出现在整个术中见图1。

 1.png

期间多次打开麻醉监护仪Q-T间期分析功能,提示Q-T间期波动在447ms~455ms之间,并多次测量无创血压,变化范围均在±20%范围内,麻醉期间心率均>50次/min,呼气末CO2分压维持在35mmHg左右,因血流动力学稳定,未进行处理。手术结束后在12∶45分拔除气管导管后,心电监护恢复到术前状态,见图2。

 2.png

并在术后12h、24h随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其它不适。

 

讨论

 

吸入麻醉药目前已广泛用于静吸复合全麻,地氟烷因较低的血气分配系数(0.42)和组织溶解度,并在CO2吸收剂中稳定的特性,尤其适用于老年及长时间手术的患者,但因刺激性气味,仅用于麻醉后维持。在七氟烷,异氟烷,地氟烷吸入诱导的研究中,仅七氟烷适用于全麻诱导,而地氟烷因对呼吸道的刺激性强,在清醒状态下吸入时会发生严重的呛咳。

 

Q-T间期代表心室去极化与复极化过程,正常值320ms-440ms,临床上Q-T间期的延长和很多室性心律失常是显著相关的,有研究认为,地氟烷对窦房结的抑制较其它吸入麻醉药更明显,在诱导后的24h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本例患者在地氟烷麻醉期间ECG上的P波不明显,而在麻醉后P波又出现了,考虑和地氟烷对窦房结的抑制有关。

 

既往的病例报道了一位行盆腔手术的女性患者,在静脉诱导后开始吸入地氟烷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马上停止地氟烷吸入后心律失常消失,再次打开地氟烷后心律失常又出现,最后患者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作者认为这是地氟烷对呼吸道的刺激性导致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所致,可能与麻醉深度不足有关,石进涛等发现地氟烷延长Q-T间期是由于在心室复极化过程中引起动作电位延迟,导致心肌动作电位时长延长,在低流量(<2L)地氟烷麻醉下会延长Q-T间期,但由于在低流量下地氟烷浓度增加缓慢,因此不会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与本例患者在麻醉期间ECG表现为Q-T间期延长,且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观点相一致。

 

另一份研究显示在地氟烷麻醉后5min开始,Q-T间期会延长,但未见任何形式的心律失常,因此地氟醚不会促进室性心律失常,但可导致交感神经刺激,这可能诱发心律失常。麻醉后总结:地氟烷麻醉有利于手术患者的苏醒,但在临床中需注意其对呼吸道的刺激性,尤其在麻醉深度不足时因交感刺激可能诱发心律失常,需要严密监护,警惕Q-T间期延长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