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牙列重度磨耗的全程数字化咬合重建病例分析

2022.1.12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牙体组织发育异常、口腔副功能活动、不良咀嚼习惯或酸蚀等因素会造成牙体硬组织过度磨耗,严重影响美观与功能,需要通过咬合重建的序列治疗来完成修复。随着全程数字化(completly digital design,CDD/CDM)技术在口腔修复的应用日趋成熟,修复的可预见性与精准度得以提升。本病例采用CDD/CDM技术对一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固定义齿咬合重建。

 

1.病例资料

  

患者,男,22岁,因“双侧上下颌后牙冷刺激酸软不适半年”来我科就诊。检查显示,面下1/3高度正常,息止牙合间隙3mm,开口度及开口型正常,关节无弹响及疼痛。口内见前牙浅覆牙合浅覆盖,切缘无磨损,14、15、16、17、24、25、26、27牙合面釉质大面积磨损,腭尖磨损至龈上1mm 左右,叩(-),35、36、37、45、46、47牙合面釉质大面积磨耗,叩(-),全口牙周情况良好。

 

CBCT显示全口牙槽嵴无显著吸收,双侧颞下颌关节无明显异常(图1)。诊断为牙列重度磨耗。

 1604621577435353.png

2.修复设计及治疗过程 

 

与患者沟通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开展临床治疗(XJS2017014)。

 

2.1 修复空间的获得 

 

通过正畸压低后牙的方法打开咬合,经过8个月的治疗,后牙牙合间获得了3mm的修复空间,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不变。

 

2.2 临时性修复体的制作 

 

正畸结束后,面弓转移颌位关系至平均值牙合架上,制作诊断蜡型,采用CS3600扫描仪(Carestram Dental)获取其数字化模型(图2a、2b)。对14、15、16、17、24、25、26、27、35、36、37、45、46、47进行基牙预备,扫描预备体,在软件中将诊断蜡型与预备体重叠匹配,依据诊断蜡型设计出临时性修复体,切削树脂临时冠。患者戴入后精细调牙合,保证双侧咬合接触均匀且无牙合干扰(图2c、2d)。

 1604621599880169.png

2.3 最终修复完成 

 

临时性修复体戴用6个月后,患者无咬合和颞下颌关节不适,全口牙周情况良好。扫描临时冠形态及咬合关系,使用CS3600软件(Excel desesign)生物复制功能设计并制作“釉锆”全锆冠,戴牙后患者自述无不适感及异物感(图3、图4)。

 1604621616592662.png

1604621635713596.png

3.讨论

  

在大部分情况下,牙列重度磨耗可通过抬高垂直距离来开展咬合重建序列治疗。本例年轻患者前牙牙冠高度以及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牙槽骨代偿性增生,因此其髁凹关系无明显改变,垂直距离无显著降低。若采用抬高咬合垂直距离修复后牙则会导致前牙开牙合,因此该病例采用正畸压低后牙的方式获取牙合间距离,在现有垂直距离不变的条件下维持前牙咬合关系,保护后牙牙髓活力。

  

在双颌固定义齿咬合重建时,首先可以通过树脂临时修复体来恢复牙列形态,通过数月的佩戴与咬合调整获得患者的适应性颌位,并以此为基础完成最终修复治疗。由于传统技术制作出的烤瓷或全瓷类修复体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与树脂临时性修复体存在形态差异,导致戴牙时医生需要重新调牙合,患者也需重新适应,降低了诊疗效率。本病例采用CDD/CDM 的手段,记录诊断蜡型、基牙预备体、树脂临时冠的解剖形态以及咬合关系,用生物复制的方式制作最终修复体,保持牙列形态一致,维持颌位关系稳定,提高了固定修复的精准度。

 

最后修复使用的“釉锆”(self-glazed zirconia,而然科技公司,杭州,中国)是将增材制造原理与材料纳米化和功能梯度化技术相结合制作的二氧化锆全锆修复体。它由3D胶体层积方式制作,半透性增加,色泽美观,无需饰瓷上釉,可减少基牙预备量以及戴牙时的调磨量,避免饰瓷崩损、对颌牙磨耗等问题的出现。

  

牙列重度磨耗的固定义齿咬合重建是一个复杂的序列治疗过程,CDD/CDM 技术使临床医生能高效精准地完成可预期的修复治疗,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