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黄韧带囊肿病例分析

2022.1.12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脊柱黄韧带囊肿是椎管内一种脊柱退变性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黄韧带发生退变从而形成,最早由Moile教授在1976年报道,多见于下腰段(L4/5、L5/S1)。黄韧带囊肿多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部分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如出现神经根受压,可引起典型神经根受压症状,表现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的症状,容易引起误诊。我科2019年11月收治1例L3~L5节段减压融合术后7年L2/3节段出现黄韧带囊肿及下肢根性症状的病例,行侧路椎间孔镜下囊肿切除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4岁,退休工人。因“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9月余,加重5个月”于2019年11月27日收入昆明市中医医院骨科。患者2012年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L3/4、L4/5节段椎板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后恢复良好,腰腿痛症状消失。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酸痛,休息可缓解,未予处理;5个月前出现腰痛及右下肢麻木疼痛,疼痛以大腿前方为主,呈进行性加重,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症状无缓解。入院查体:L2/3椎间隙右侧旁压痛,无叩痛,腰部屈伸旋转活动均明显受限,右大腿下1/3前内侧疼痛、麻木,鞍区感觉正常,右侧髂腰肌肌力4级,肛门括约肌肌力正常,右侧膝腱反射较对侧减弱,右下肢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余未见异常。VAS评分:腰痛5分,腿痛8分。JOA评分13分。2019年11月25日腰椎MRI示L2/3水平椎管内右侧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约1.2×1.0×0.8cm,边界清楚,周围无明显浸润,T1WI呈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中央偏左侧椎间盘突出(图1a~c),入院诊断:L2/3水平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腰椎术后。


图1.png


2019年11月28日行侧路椎间孔镜下囊肿切除手术。患者取俯卧位,局麻下行L2/3节段侧路内镜下手术,穿刺后置管(图2a、b),此时工作通道位置偏前,采用镜下可视化环锯技术,行背侧骨质清理,打开黄韧带,看到黄韧带内有类圆形肿物形成(图3),黄韧带呈瘢痕样硬化改变,肿物连同黄韧带压迫L3走行神经根,将肿物彻底切除,术中可见肿物内有淡黄色半透明胶冻样物随水流流出,黄韧带与神经根粘连严重,松解后直视下见神经根松弛,搏动良好后结束手术(图4a、b)。手术切口0.8cm,术中出血量约20ml,手术时间65min。术后患者腰痛明显缓解,右下肢麻木、疼痛消失,术后6h下地行走无不适,次日佩戴腰围出院,共随访4个月,患者腰痛、腿痛症状消失,无复发。取出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黄韧带囊肿(图5a、b)。


讨论


腰椎黄韧带囊肿在临床较为少见。好发于中老年人,颈椎、胸椎及腰椎皆可发生,但以下腰椎最为常见,其中又以L4/5节段最为常见,因为在L5/S1节段“坐”在骨盆中相对稳定的前提下,L4/5节段是所有腰椎中活动度最大的。虽然腰椎黄韧带囊肿目前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许多学者认为,慢性创伤引起的压力增加,导致了黄韧带增生、黏液样变性、坏死、钙化和纤维化等改变。由于Ⅱ型胶原沉积和黄韧带弹性纤维的丢失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影响脊柱稳定,导致囊肿的形成,转变为更加严重的退变。本例患者发病节段位于L2/3,与患者曾行L3~L5节段减压、固定手术有关,术后L2/3节段应力集中、退变加速,导致黄韧带囊肿形成。腰椎黄韧带囊肿无临床特异性表现,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囊肿的位置、大小以及生长的速度,大多缓慢起病,多行MRI检查发现,少数病例也可因囊肿内出血急性起病。


腰椎黄韧带囊肿因其临床少见及影像学特点,易造成误诊,MRI检查尤为重要。应仔细查体,同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术后邻椎病等常见病鉴别。还需要与腰椎小关节滑膜囊肿、腱鞘囊肿、椎管内肿瘤相鉴别。滑膜囊肿、腱鞘囊肿均起源于关节突关节,但病理上有差别;黄韧带囊肿起源于黄韧带,囊肿多位于黄韧带内,较独立,与小关节无关联;椎管内肿瘤最常见的是神经鞘瘤,其在MRIT2WI、脂肪抑制象上呈现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有强化表现。


治疗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时可行保守治疗。有典型临床症状且诊断明确,手术切除是第一选择,手术的最终目的是彻底减压受压的神经根。查阅国内文献,2000年至今,共有8篇文献论述黄韧带囊肿,均为个案报道,其中3例采用全麻下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4例采用全麻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均病理检查证实为黄韧带囊肿,取得了良好疗效,短期随访无复发。另外1例为腰椎椎间盘突出节段相邻节段黄韧带囊肿,采用经皮内镜下处理,术者描述镜下见到胶冻粘液样物质,但术中未能取到组织,无病理学支持。因为腰椎黄韧带囊肿临床少见,目前国内学者对其手术方式尚无统一认识,综合文献后分为后路减压融合固定及后路单纯开窗减压两种,两种手术方式区别在于是否加用内固定,无论内固定与否,开放手术都避免不了较大的创伤,虽然可以较为彻底地切除囊肿,但后期瘢痕粘连往往难以避免,甚至因瘢痕引起症状残留,手术费用、术中出血、恢复时间也不容忽视。


采用经皮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黄韧带囊肿,有如下三个要点:(1)精准的定位及影像学转换,需要靶向定位与穿刺,设计出穿刺路线,不能偏离,也不能在关节突成型过程中将黄韧带磨除;(2)通道及操作器械的限制,在内镜下黄韧带囊肿难以完整切除,需剪成碎片取出,因为镜下水介质的存在,囊肿破溃后内部物质随水流出,因此剪破囊肿时应提前在出水口下方放置无菌纱布,过滤水,留下冲出的囊肿组织,以便留病理学检查;(3)彻底检查神经根减压是否彻底。


总之,采用经皮内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黄韧带囊肿,创伤小,出血少,对脊柱稳定性几乎不构成影响,局麻手术,在认真设计、仔细操作的前提下,可以达到彻底减压,获得同开放手术一样的效果,为腰椎黄韧带囊肿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