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腰椎间盘囊肿病例报告

2022.3.28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椎间盘囊肿是骨科罕见病症,其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临床上易于误诊,南京鼓楼医院于2010年8月收治1例并随访5年,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36岁,工人,因腰痛伴左下肢胀痛、麻木2个月,加重1周,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入院。查体:L4、5棘旁左侧压痛。左下肢小腿外侧感觉麻木疼痛,左侧直腿抬高40°(+),右下肢感觉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母趾背伸、跖屈肌力正常。跟腱、膝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CT显示L4椎体左后缘囊性软组织密度影,压迫神经根(图1e),MRI示肿块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信号与脑脊液相同(图1c、d)。


1648452517705013.png


术中充分暴露L3、4椎板间隙,见L4神经根上大小约0.5CM×0.6CM囊性物,不与神经根粘连,与L3、4椎间盘紧贴,压迫神经根,移动度差。分离保护神经根后,切除囊肿和L3、4椎间盘,见椎间盘为灰白色组织,切除囊肿为灰红色囊壁样组织。冲洗伤口后逐层缝合,切除物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结果示纤维囊壁样组织,囊内清亮液体,有少量含铁血黄素沉积(图1f)。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好转,随访5年未见症状复发。


讨论


腰椎间盘囊肿为骨科的罕见病症,最早由Toyama等于1997年报道,国内外报道不超过百例,主要在亚洲东方国家。2010年,Aydin等回顾以往文献中报道的56例,其中发生于日本及韩国的占45例。国内报道仅见十余例,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与椎间盘突出不同的独立疾病,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轻微外伤后,形成内含液体的囊肿,与病变椎间盘之间以细小的孔隙相交通。由于椎间盘正后方后纵韧带阻挡,囊肿多向后外侧相对薄弱的地方突出,产生单侧神经症状。椎间盘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Chiba等总结的椎间盘囊肿的特点:发病年龄轻,MRI检查T1加权为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椎间盘造影显示囊肿与椎间盘相通,并能复制下肢剧烈的放射痛过程,病理检查显示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其内包含物为血性或清亮液体。Aydin等对椎间盘囊肿的个案报道进行总结,分析年龄、性别、种族等发病因素,得出年轻、男性、亚洲人种、活动量大为本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临床表现类似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当囊液增多致囊肿膨大时可急性发作。诊断本病时需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内常见囊肿如蛛网膜囊肿等鉴别。因椎间盘囊肿内含液体,CT显示椎管内低密度影,与硬脊膜边界清晰,MRI见囊肿内容物为长T1长T2的液性信号,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而蛛网膜囊肿为含脑脊液的囊性占位,其MRI信号与脑脊液一致,可以通过术前腰椎硬膜内造影进行鉴别,并且术中可见蛛网膜囊肿起源于神经根,切开可有脑脊液流出。椎间盘造影以及造影后的腰椎三维CT扫描是诊断椎间盘囊肿最准确的检查。造影时可见囊肿和相应椎间盘直接相通,注射造影剂时患侧下肢放射痛加重。本例患者腰椎MRI检查可见明显囊性结构,因而未行椎间盘造影辅助诊断,术中见L4神经根处囊性物压迫,术后病理证实为纤维囊壁组织。


对椎间盘囊肿的治疗,有学者提出CT引导下穿刺抽液注入类固醇激素的方法治疗椎间盘囊肿,但由于囊肿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是否会引起复发目前尚不清楚。Marshman等认为,由于多数椎间盘囊肿囊壁为实性纤维结缔组织,不推荐行穿刺注入类固醇类激素的方法,而且可能会引起邻近椎间盘的退变。


目前认为完整地切除为其首选的方法。Matsumoto等对7例椎间盘囊肿行内镜下切除后平均随访27.9个月,未见复发,效果满意。国内许汉荣等也报道1例腰椎间盘囊肿行椎间盘镜下切除囊肿及变性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效果满意,随访未见复发。本病例,采用小切口完整地摘除受累椎间盘,术后第2d患者症状即获得完全缓解,随访中未见症状复发,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囊肿是一种罕见的硬膜外占位性病变,术前充分的影像学检查、术中仔细探查囊肿与邻近椎间盘的关系以及术后病理有助于诊断。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多可取得满意效果。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