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分析-2

2022.1.27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2.结果

 

头痛、头晕症状均明显好转,1例患者术前下肢乏力术后恢复正常出院,1例患者术后对侧迟发血肿,术前考虑硬膜外血肿,予以再次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术中见血肿位于硬膜下两层包膜之间,并有部分脑脊液,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术后伤口愈合欠佳,予以红外线治疗后治愈,1例患者术后同侧脑实质内迟发少量出血,神志昏睡,并出现右侧肢体功能障碍及左侧面瘫,予以康复治疗,出院时神志清楚,肢体功能明显好转,肌力4级,面神经功能2级,随访2年完全康复。所有患者均口服1~3个月的阿托伐他汀。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月~4年,脑组织基本复张,未见复发,继续定期复查。

 

3.讨论

 

3.1临床表现

 

OCSDH比较罕见,发病率一般为CSDH的0.3%~2.7%,多见于老年人,多有轻微的头部外伤史,也可能由于病程较长,患者往往忘记其轻微头部外伤史。患者多以颅高压症状及局部压迫症状起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

 

3.2发病机制

 

OCSDH患者发病年龄大,老年人脑萎缩使颅腔容积的代偿间隙增大,发生硬膜下血肿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因无明显头部外伤史,往往被患者忽略,以至血肿逐渐机化、钙化乃至骨化。邓正海等通过电镜发现认为在机化CSDH的发生发展方面,机化血肿的包膜壁层新生血管形成及反复出血起着关键作用。也有作者认为慢性硬膜下积液是形成CSDH的因素之一,然后CSDH再演变成OCSDH,有报道OCSDH见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也同意这一观点。

 

本组一例术后出现对侧硬膜下包膜间迟发血肿,笔者认为患者刚开始可能为双侧硬膜下积液,一侧逐步演变成CSDH,最后演变为OCSDH,而对侧硬膜下积液逐步吸收,手术减压后造成包膜间静脉性出血。

 

3.3影像学特征

 

OCSDHCT多呈现为略低、等或高低混杂密度影,钙化者脏层可表现为高密度影,本组有2例可见脏层钙化。MRI表现为T1呈高信号,T2呈高或较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而本组MRIT1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高低混杂信号,T2表现为以低信号为主的低高混杂信号,可能与血肿机化的不同时期有关。头部MRI显示血肿腔内有混杂的网状间隔是机化血肿的重要特征。

 

OCSDH常被误诊为肿瘤或者硬膜外血肿,同时作者观察到血肿位置比较高,位于中颅窝的上方,没有对颞叶造成压迫,这也解释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比较长,为CSDH的机化提供了空间条件。

 

3.4手术技巧

 

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CSDH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局部麻醉耐受性良好,但是对OCSDH效果不理想,不能作为OCSDH初始治疗方案,结合本组4例患者,笔者体会如下:①术前仔细阅读CT或和MRI,特别是脏层有钙化及分隔的要考虑OCSDH,可直接行开颅手术,无需先钻孔再开颅;②开颅时骨瓣设计要足够大,便于暴露机化血肿的边缘,根据血肿的位置及大小可考虑行大马蹄形切口或者额颞弧形切口;③包膜的处理:先暴露包膜的边缘,注意返折处的出血,完全暴露后机化完全的可整块切除,机化不完全的脏层包膜多与脑组织表面粘连,可切除壁层包膜、血肿及部分脏层包膜,并与周围蛛网膜打通。本组中有3例机化完全,暴露后完整切除,剖开似“红砂糖馅的饺子”(如图1F);④减压过程中需缓慢减压,避免出现减压性出血及缺血再灌注,本组1例出现对侧包膜间硬膜下出血(如图2C)、1例出现手术侧脑实质出血(如图1G)可能与减压过快有关,实际操作中需引起重视;⑤止血:主要为脑组织表面渗血,予以压迫止血为主,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及癫痫的发生;⑥术后硬膜下常规留置引流管,先夹闭,根据术后复查的CT是否有渗血决定是否尿激酶溶解,2~3天后拔管;⑦如硬膜缺失应予以修补,并回纳骨瓣达到解剖复位。

 

3.5术后处理

 

OCSDH由CSDH发展而来,切除后脑组织难以完全复张,可导致CSDH复发,目前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能减少血肿和降低复发率,并改善神经功能,本组4例患者术后常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天,1~3月,术后随访均未复发,但患者仍需继续定期复查。

 

综上所述,OCSDH需术前仔细阅读CT或和MRI影像学资料,术中手术切口的精准设计、显微镜下操作、合理切除包膜、严密止血、避免减压过快及大脑表面皮层的损伤,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血肿复发率,提高治疗疗效。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