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放射自显影的操作方法介绍

2022.4.15
头像

coco5517

认真做好每一件喜欢的事,把每一件要做的事都变成喜欢并认真去做的事

  放射自显影操作的第一步是制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通常是选用发射低能β射线的同位素,如14C、3H等。然后,使标记化合物被生物组织或细胞吸收,参加生物代谢。把含有标记化合物的组织做成切片,置于载片上,再把切片表面上涂一薄层乳胶,在暗盒中放置一定时间,进行放射性“暴光”。最后按处理照像底片过程,经显影、定影,显示出被射线还原的银粒子。由于切片中放射性化合物在位置上与银粒子沉淀吻合,因而银粒子可指示出放射性化合物存在的部位。有时还可对切片再进行染色处理,以使标记部位显示明确。放射自显影可制做用于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标本,也可制做供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标本,其分辨力约为0.1μm。放射自显影标本处理过程,自涂乳胶步骤开始必须在严密的暗室中进行,以免受自然光的干扰,增加本底,降低自显影效果。

  放射自显影主要用于对标记化合物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进行追踪。放射自显影也是基因定位的一种重要手段,即所谓的原位杂交技术。RNA与为其编码的DNA顺序(基因)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碱基配对的互补关系,因而可以互相结合,形成DNA-RNA分子杂交体。如果把带有放射性标记的RNA与细胞切片相互作用,RNA即可结合到染色体中与其互补的DNA片断上,把这种切片经放射自显影处理,即显示出了该RNA基因存在的具体染色体部位,为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