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清华下重手解聘50岁副教授, 是要破除老师的惰性?

2022.9.15
头像

南州

分析测试行业的搬山工

  近日,清华大学一位50岁副教授被解聘的事情在网上引起热议。

  这位副教授写了4篇文章陈述了自己本硕博求学、清华入职、10年工作、晋升折戟和黯然走人的整个过程,认为从预聘-长聘制的文件到执行,从个人表现到最后挣扎,都充满了深深的委屈。

banquan5.jpeg

  据悉,这位副教授于2012年入职清华(因他读研是在本科毕业工作多年以后,所以到清华工作时就已40岁),长期从事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按照清华“准聘-长聘”制度要求,副教授准备在明年申请长聘,但清华人事处要求他必须在今年合同期内参加长聘申请考核。所以他只好在今年3月提交了申请材料,但最后没想到,即使在专家评审全票通过的情况下,学校却拒绝了他的长聘申请。

  这位副教授表示,他多次向校方要求与校长见面。终于在解聘后的8月19日,面见了王校长。他表示,校长回复他说,评聘标准最主要的就是科研发表,其他教学、育人等方面工作,不是评价重点。

  现在清华教师准聘期考核的导向就是以科研为主,可以不做学生工作,可以教学有所见面。

  做个小结,这件事就是:一位50岁的清华副教授,因为长期埋头教学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学术上并不出色,从而被校方拒绝长聘。所以严格来说,不能说是清华解聘了他,而是清华拒绝长聘他。

banquan5.jpeg

  因此,这位前清华副教授觉得很委屈、不公平,自己主动承担了很多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结果学校只从论文发表角度去考虑评价。对此,网友众说纷纭,但并没有因此出现一边倒支持副教授的情况,更多的人从理性出发分析该事件。

  “非升即走”现象普遍

  高校不能“唯论文”论,也不能“唯科研”论

  现在新进大学的老师基本没有编制,都是走“非升即走”的聘用制。先签三、五年的合同,然后根据业绩来决定能不能续聘。考核的重点就是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发表的数量、刊物级别。

  很多网友认为虽然现在一直强调不得“唯论文”是从,但实际上,高校拼来拼去还是要比论文。很多学校都将论文看得太重要了,甚至比学习还要重要,而对于副教授级别来说,科研结果要比教书育人更重要。

  现在都提倡打破“唯论文论”的观念,那么副教授级别的是不是也应该打破“唯科研结果论”的概念呢?毕竟学生是来学习的,不是来看老师搞科研的。

  网友质疑:九年任教没有科研成果不应该

  有网友认为高校中50岁其实是科研的黄金年龄,有前期积累,再加上清华的平台,不应该没有成果。如果年轻学者没有成果可以理解,但这名教授工作近10年,竟然一个科研项目都没有。

  先不说他的实力有没有问题,就说工作态度就有很大问题,虽然他满腹委屈抱怨清华种种不公平,但实际上还是自己不努力。

  甚至有网友说,清华这种高校的学生本就不需要老师太多讲授上的功夫,老师在科研上的贡献才能带动学校的发展。

  还有网友认为评选规则有待商榷,清华此举没有人情味

  单一以缺少科研论文作为辞退理由,对副教授来说是一种苛责。即使是科技人员也很难说在十年内有特别多的科研成果,何况副教授五十岁了,负担重,再失业的话,可能就导致一定的社会问题。

  在聘任和辞退合同制老师方面,估计很多高校也没有出过硬性规定。这个教授以为自己兢兢业业的应该人文关怀可以续聘,但是清华只看到他工作9年没有科研成果,他以为自己与校长的会面扭转局面,但校长没有为他破例。

  在规则上,清华可能没有做错,但这个制度也太不人性化甚至有些残酷了。


艾思科蓝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