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简述氯胺酮的作用机制

2022.11.16
头像

coco5517

认真做好每一件喜欢的事,把每一件要做的事都变成喜欢并认真去做的事

  K粉的主体成分氯胺酮会产生一种独特的麻醉状态,表现为木僵、镇静、遗忘和显著镇痛。此种状态被认为是边缘系统与丘脑-新皮质系统分离的结果,早年曾称其为“分离麻醉(Dissociativeanesthe-sia)”。脑电图研究结果表明,氯胺酮会抑制丘脑-皮层系统,选择性地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皮层的传导,对丘脑和大脑边缘系统有兴奋作用,此类作用作用主要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L-谷氨酸)以及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镇痛效应的机制比较复杂,推断主要是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对痛觉的传入信号,而对脊髓丘脑传导无影响。因此,其镇痛效应应该主要与阻滞痛觉的情绪成分有关,还有些研究结果表明,可能是与K阿片受体结合的结果。 [6-7]

  氯胺酮的脂溶性高,其pKa为7.5。静脉注射后1min,肌内注射后5min血药浓度达峰值。氯胺酮与血浆蛋白很少结合,进入循环后迅速分布到血运丰富的组织。由于其脂溶性高,易于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加之脑血流增加,脑内浓度迅速增加,其峰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4倍~ 5倍,然后迅速从脑再分布到其他血运丰富的组织。苏醒迅速主要是由于再分布的结果,其次才是由于体内降解的结果。氯胺酮主要经肝微粒体酶转化为去甲氯胺酮,后者也有药理活性,其麻醉效价相当于氯胺酮的1/5~ 1/3,其消除半衰期更长,这可以解释氯胺酮麻醉苏醒后仍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去甲氯胺酮进一步转化成羟基代谢物,由肾排出,以原形经肾排出的不到4%,其消除半衰期为1h~ 2h。口服氯胺酮的生物利用度仅为16.5%,血药浓度低,但由于肝的首过消除,去甲氯胺酮在血浆中的浓度也高,也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故可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反复应用氯胺酮因自身酶诱导作用而增加其降解酶的活力,加速药物的降解,产生对此药的耐受性。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