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膀胱憩室的发病机制及症状诊断

2022.12.30
头像

xujinping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发病机制

  先天性憩室常由多余的输尿管芽及未闭的脐尿管、先天性膀胱壁肌层局限性薄弱点膨出所致,憩室多为单发,憩室壁含膀胱全层,多见于儿童,下尿路无梗阻。膀胱憩室亦可由继发性因素所致,多由于下尿路梗阻所致,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的膀胱壁自分裂的逼尿肌肌束间膨出形成憩室,常为多发性,憩室壁有黏膜小梁(此类憩室中不含有膀胱壁的各层组织,故又称假型憩室),多见于成人男性,同时存在逼尿肌增生。[1]

  症状诊断

  若无并发症,膀胱憩室无特殊症状,如有梗阻、感染,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路感染症状。有的憩室可大至2000ml,压迫膀胱颈及尿道,导致下尿路梗阻。憩室无肌缩力等导致尿液引流不畅,易伴有输尿管膀胱反流,可出现一侧或双侧肾积水,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但也有先天性巨大憩室不并发尿路梗阻者。由于膀胱憩室壁肌纤维很少,在排尿时巨大憩室内尿液不能排出,出现有二次排尿症状。部分病人因憩室内伴有感染、结石而伴有血尿,少数患者可因巨大憩室位于膀胱颈后压迫膀胱出口产生尿潴留,压迫直肠而致便秘,压迫子宫而致难产。

  一般无特殊症状,如合并有梗阻、感染,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部分出现血尿。巨大憩室可出现两段排尿症状,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内腔镜检查可以确诊。[2]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