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新征程,再出发!2020-2023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圆满闭幕

2023.6.12
头像

小编

  2023年6月10-12日,2020-2023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在杭州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 、 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承办。大会的主题为“砥砺奋进四十年,共筑中国质谱梦”。

  在12日的大会报告上,中央民族大学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南开大学张新星教授,厦门大学郑兰荪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

171857_202306121632261.jpg

大会现场

171857_202306121633013.jpg

大会报告主持人: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

171857_2023061216330112.jpg

报告人:中央民族大学 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

报告题目:质谱成像技术与应用

  质谱成像作为新型分子影像技术,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因不局限于特异的一种或者几种分子,可对一些已知目标物和未知的目标物分子同时进行成像分析。同时也提供组织切片中多种分子的空间分布信息和组织不同区域的准确表征,以及分子结构信息。

  报告介绍了蔡宗苇、聂宗秀、杭纬等在MALDI-MSI技术与应用进展。1997年MALDI-MS技术开创了MSI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先河,极大地推动MSI技术的发展;但最早应用于质谱成像的技术是二次离子质谱 (SIMS),1983年D.Briggs首次报导采用SIMS用于聚合物材料表面的分子成像分析;成像分辨率为 50μm。随着R.G.Cooks等人在2004年开发出解吸电喷雾离子化(DESI)技术,在敞开环境下样品无需复杂前处理的离子化新技术 (AmbientIonization)的研究与应用成为质谱的前沿方向之一。

  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将质谱成像技术与代谢组学的整合,建立了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非靶向与靶向分析方法,发展新型散开式质谱成像技术(AFADESI-MSI),并进行了一系列应用研究,如AFADESI-MSI可以对内源性代谢物的高覆盖和高灵敏分析,检测出1500个代谢物,生成清晰的成像图(大于1000计数的离子,排除同位素离子和加合离子)。

  再帕尔教授指出分析技术是科学发现与研究的眼睛,也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质谱成像技术是高覆盖、高灵敏、特异性的免标记可视化分析手段;质谱成像技术可推动空间多组学的发展;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发展潜力巨大;基于质谱成像技术的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方法可以获得全面、原位的分子时空动态变化、药物研发、疾病原位标志物的发现等提供新颖研究手段。

  再帕尔教授总结了质谱成像技术作为高覆盖、高灵敏、特异性的免标记原位可视化分析手段,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质谱成像技术与代谢组学相结合,可获得全面、原位的分子时空动态变化信息,为药物药效及毒理机制研究、疾病标志物的发现及疾病筛查等可提供新颖研究手段。质谱成像技术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分子病理诊断工具。

171857_2023061216330114.jpg

报告人:南开大学张新星教授

报告题目:气液界面质谱分析

  无论是环境中占地球表面70%的海洋表面和云彩表面,还是人体中肺部、眼睛和各种黏膜的表面,均为气液界面。因此气液界面化学的研究对理解气候和污染的生成以及生命体内的关键生化过程都极为重要。然而,气液界面仅有数十到数百纳米厚,因此在技术上如何仅采样此极薄的界面层而不受到体相的干扰成为了十分关键的科学和技术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张新星实验室通过自主研发的场致液滴电离-质谱技术,结合羟基自由基对气液界面分子膜的氧化化学,攻克了上述技术难关,系统阐述了界面膜物理行为对其化学行为的影响,为环境化学和生物化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了构建完美气液界面,张新星课题组近期又开发了一种先进的全息相控阵声镊技术,并将其与场致液滴电离-质谱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无容器、悬浮液滴的气液界面研究。

  报告还介绍了关键有机物种、无机物种气液界面反应的精准分析。

171857_2023061216330113.jpg

大会报告主持人:中央民族大学 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

171857_2023061216330115.jpg

报告人:厦门大学郑兰荪院士

报告题目:质谱仪器研制进展

  郑兰荪院士首先介绍了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研制。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器 (ESI-TOFMS),产业化比例达到98%以上,质量分辨率10000,并配备了自动解谱软件。电喷雾双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的研制 (ESI-DR-TOFMS),整体长方体的双反射器结构设计来增加离子的飞行路径,提升分辨率,并利用EI离子源来优化反射器的机械结构尺寸。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器的研制 (ESI-Q-TOFMS)质量分辨率10000,可以对特定离子进行质量筛选。

  报告介绍了超高温闪式热解法合成团簇原位分析质谱仪和催化反应产物瞬时分析质谱仪的研制。超高温闪式热解法合成团簇原位分析质谱仪可以适用两种不同取样位置的超高温热解反应器,热解温度高至3000°C,升温时间瞬态可程控,流速压力可调控,反应物涉及固、液、汽,任意混合态。

  报告最后介绍了教学质谱仪器的研制。本科教学需要质谱分析: 让本科生真正懂得质谱,了解质谱。教学质谱仪研制的意义在于深化学生对质谱仪器原理和构造、质谱分析方法的认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教学质谱仪可以打破科学仪器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71857_202306121633011.jpg

报告人: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

报告题目:质谱技术与生命分析化学

  细胞生理过程涉及多种生物分子在细胞局部空间的协同作用。因此要求分析仪器能够以纳米尺度和毫秒(微秒)级的时间分辨,对多种生物分子同时检测,阐明这些分子时空分布与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细胞内生物分子平均浓度和局部浓度有很大差异,因此时空分辨十分重要。

  陈洪渊院士为了实现单细胞时空分辨分子动态检测,为从单细胞层面研究生命过程提供有效技术手段和研究工具,通过融合电化学、光谱和质谱技术在单细胞检测中各自独特的优势,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集电化学、光谱和质谱技术优势三位一体的单细胞高时空分辨分析仪器。电化学、光学、质谱三种模块通过时序的控制,实现互相之间通讯和协同工作。

  报告介绍了相关代表性成果:一、发展了单细胞电化学采样和测量的技术方法实现了单细胞内活性分子的电化学分析,促进了国内单细胞电化学领域的发展;二、提出了单细胞内热量动态交互的原创测量方法,实现了细胞内热量传递测量,逐步形成了单细胞热动力学测量的特色方向;三、发展了激光“纳米刀”可控剥离质谱成像方法,实现了单细胞空间组学分析,提出了单细胞膜组学分析的新应用。

  陈洪渊院士还介绍了关键核心技术及核心器件自主可控情况、运行使用和开放共享情况、团队建设及技术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建议和其他情况。

  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大会举行闭幕式。

171857_202306121633017.jpg

浙江大学潘远江教授主持闭幕式

171857_202306121633012.jpg

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致闭幕词

  陈洪渊院士表示2020-2023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展示我国质谱领域的最新成果,增加了质谱从业者的交流,促进了质谱事业的发展,提升了我国质谱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2020-2023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历时四天,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大会不仅颁发了“质谱青年奖”,还颁发了20名“优秀论文奖”和30名“优秀墙报奖”。

171857_202306121825272.jpg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分析测试研究所所长郭东发研究员揭晓岛津“优秀论文奖”获奖人员名单

171857_2023061216330110.jpg

171857_2023061216330111.jpg

岛津优秀论文奖

171857_202306121633014.jpg

岛津中国创新中心部长李晓东致辞

  李晓东部长希望“岛津优秀论文奖”能够成为青年学者的摇篮,获奖人员可以满怀学习、挑战、超越的情怀,在将来与岛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一起推动中国质谱的发展。

171857_202306121825271.jpg

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秘书长谢孟峡揭晓“优秀墙报奖”获奖人员名单

171857_202306121633016.jpg

171857_202306121633018.jpg

171857_202306121633019.jpg

优秀墙报奖

171857_202306121633015.jpg

浙江大学潘远江教授致辞

潘远江教授表示本届大会可以让每一个质谱人碰撞出灵感与火花,找到前行动力,为中国质谱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潘远江教授由衷地感谢对本届大会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员,并宣布2020-2023中国质谱学术大会顺利闭幕。


文章提到的专题

本文中所提到的厂商

分析测试百科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