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SCCS2023分会精彩纷呈 聚焦前沿化学传感器

2023.9.24
头像

南州

分析测试行业的搬山工

  2023年9月23日,第十六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SCCS2023)于山东济南开幕。本次会议以“化学传感赋能新时代”为主题,设7个分会场,精彩纷呈。会议首日下午的分会场3上,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聂宗秀研究员、广州大学韩冬雪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朱成周教授、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秦伟研究员、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缪鹏、江西师范大学宋永海教授、湖南大学周一歌教授等19名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报告。

311274_202309241025231.jpg

分会现场

311274_2023092410245214.jpg

东北大学教授 王建华

报告题目:单细胞二维多参数分析的研究

  王建华介绍了其团队在高通量单细胞进样与ICP-MS分析领域所做的工作。在惯性流辅助-高通量单细胞进样与分析中,他介绍了借助流体的惯性效应,操控粒子的运动路径,以期实现单细胞/颗粒排列,并将此原理应用到三维螺旋-惯性流辅助-超高通量的单细胞分析中。此外,他还分享了基于高特异性探针识别在微通道中分离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应用和细胞荧光成像与ICP-MS胞内金属定量统计学关联的研究思路。

311274_202309241024529.jpg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聂宗秀

报告题目:基于生物流体代谢物质谱的相关疾病早筛早诊

  聂宗秀介绍了其课题组在生物流体代谢物质谱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旨在早期筛查相关疾病,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率。包括基于解吸分离电离质谱平台的膀胱癌代谢研究方案、基于MALDI质谱的双模式反应性基质用于肺癌疾病筛查和TiO2/MXene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快速诊断等内容。

311274_202309241024525.jpg

广州大学教授 韩冬雪

报告题目:基于光敏体系的载流子调控策略及分析传感研究

  韩冬雪介绍,自由基是一类瞬时形成的含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功能基团,可使细胞中的多种物质发生氧化,还能够使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交联,从而导致机体衰老并引起多种疾病。她探讨了光电功能体系中,自由基能效测量、分子特异性作用及种群识别机制,有助于传感器件及仪器应用系统的构建,从而为人类生命健康提供新的思路。

311274_202309241026361.jpg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朱成周

报告题目:原子级分散界面分析化学

  朱成周表示,生物传感器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环境监测、疾病诊断等领域,但其面临着诸多挑战。发展新材料调控表界面对于拓展化学测量学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团队发展了一种原子级分散材料仿生体系,分为三个方向:原子级分散材料仿生设计合成、原子级分散界面传感信号放大增强机制探索、原子级分散界面传感平台构筑,利用新方法和新原理,提升生物传感的灵敏性、准确度。

311274_202309241024528.jpg

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缪鹏

报告题目:基于 DNA -MnO2纳米复合物的传感策略

  繆鹏介绍,MnO2纳米材料应用及制备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研究了DNA -MnO2纳米相互作用,深入研究了MnO2纳米片的优良性能,探究了其与DNA分子及环境分子相互作用。最后,基于DNA扩增,恒温组装等策略设计先进的比色传感器,包括基于DNA-MnO2纳米复合物开发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基于DNA-MnO2纳米复合物开发新型的荧光传感器和基于DNA-MnO2纳米复合物开发新型的质谱传感器。

311274_2023092410245213.jpg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 宋永海

报告题目:基于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免疫电化学传感分析

  宋永海介绍了团队关于COF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工作进展,包括以电活性COF为信号探针的电化学检测癌胚抗原的免疫传感器、基于信号放大策略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免疫传感等。他总结,基于COF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不仅具有灵敏度、选择性、快速性,还具备高精度、自动化、应用广泛的优点。

311274_202309241024523.jpg

南京医科大学 曹玥

报告题目:SERS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生物应急检测

  曹玥表示,传感器可以在体外诊断中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同时也可以在细胞生物成像中用于获取有关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信息。她介绍了在现场医学及法医学的光/质鉴定:包括纳米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及法医毒物分析方面的应用、高灵敏SERS传感器现场毒物快速检测和质谱技术在法医学中的精准鉴定等。

311274_2023092410245217.jpg

东华大学 魏鹏

报告题目:活性氧激活型控释体系

  魏鹏从ROS荧光探针和ROS高效激活型诊疗体系两方面,解决了分析与疾病治疗中一些问题。第一个方面,通过识别机理筛选发展抗干扰性能好、专一性探针,通过结构优化使探针与疾病特征匹配,探究疾病与特定ROS关系,结合其他成像方式,协同增进成像性能。第二个方面,发展由ROS激活的多种类型官能团高效释放策略,借助靶向基团提高药物的靶向性,降低原药的毒性,原位调控材料尺寸,实现无机治疗体系性能的最大化应用。

311274_2023092410245218.jpg

上海大学 叶代新

报告题目:设计单原子纳米酶结构以增强传感信号

  叶代新介绍,相比于生物酶,纳米酶具有稳定性高、催化调节活性、多功能化等优点。课题组通过模板缺陷策略,调控单原子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通过引入第二壳层阴离子(P),间接调控活性中心电子结构;通过二次原子重构策略,补充氮源,提高呲氮含量,提升催化活性;构建双活性位点-通过级联反应机制提高催化活性;通过调控配位数提升类酶活性。

311274_2023092410245210.jpg

南京大学 潘荣容

报告题目:基于纳米毛细管电极的单细胞器电化学分析

  潘荣容介绍了近年来在团队单细胞器电化学分析的研究成果:1.利用纳米毛细管内的电渗流实现单细胞器高灵敏度分析;2.在毛细管内构建电化学电阻脉冲技术实现单细胞器高时空分辨分析;3.利用毛细管内纳米空穴限域效应实现单细胞器原位、实时、动态分析。最后,她还介绍了其未来计划: 将离子选择性膜引入纳米毛细管中,实现单个线粒体中离子和分子的同时分析。

311274_2023092410245212.jpg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 秦伟

报告题目:功能化聚合物膜电位型传感器研究进展

  秦伟从传统的电位型传感器介绍了新型信号放大电位传感器,分享了团队近几年在功能化聚合物膜电位型传感器的成果。团队从磁控功能化和温控功能化的物理方式,以膜组分功能化和膜表面功能化的化学方式出发,开发了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磁控功能化电位型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可以实现反应更灵敏、检测更快速。

311274_202309241024521.jpg

湖北大学 包婷

报告题目:高性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构建策略研究

  包婷分享了以疾病标志物为主要检测对象,利用核酸适体、抗体为敏感识别元件,采用现代电分析化学技术,通过多功能纳米探针的制备及“一对多”的信号放大模式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人类重大疾病标志物的高选择性、高灵敏性检测,可望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311274_2023092410245219.jpg

湖南大学教授 周一歌

报告题目:单颗粒碰撞电分析化学

  周一歌分享了单颗粒碰撞电化学解析复杂材料的反应机制,比如使用单颗粒碰撞电化学可以揭示等离激元增强电化学反应过程、揭示等离激元增强电化学中的溶剂效应,还建立了基于单体碰撞电化学的高灵敏度分析新方法及流动电化学策略,为发展高性能电催化体系与电化学传感器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311274_202309241024522.jpg

郑州大学 蔡齐勇

报告题目:数字式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与应用

  蔡齐勇介绍,传统的ELISA技术检测不能满足需求,基于微珠的数字式单分子检测技术应运而生。他深入探讨数字式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的技术原理、创新点和应用,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帮助更好地理解其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潜在作用,这对于疾病诊断、药物开发等领域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311274_2023092410245211.jpg

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 钱若灿

报告题目:基于DNAzyme的细胞调控与传感

  钱若灿介绍了DNAzyme的原理、设计、应用以及近期三个方向的工作内容,包括:基于DNAzyme实现细胞-细胞可控聚集与解离、基于FDNAzyme分子机器的肿瘤复合治疗策略和DNAzyme纳米探针实现mup53和端粒酶检测,为临床诊断和肿瘤通路研究提供新方法。

311274_202309241024526.jpg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韩海涛

报告题目:海洋营养物质电化学检测/监测研究

  韩海涛介绍,海水中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功能,总溶解态不能反映金属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及毒性的足够信息,需要进一步形态分析。课题组探讨了基于微针电化学传感器的金属元素检测方法、基于微针电化学传感器的海水金属元素形态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微针电化学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稳定性,在海水活性金属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11274_202309241024524.jpg

南京大学副教授 陈云龙

报告题目:活体聚糖改造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陈云龙分享其主要研究工作为聚糖原位检测以及功能研究和聚糖介导的肿瘤诊疗新方法。介绍了团队基于多功能介孔硅纳米探针可视化转导细胞内唾液酸化用于肿瘤抑制等研究成果。最后,他还对研究提出了展望,还要继续开发其他糖基相关机制,与其他治疗模式协同或者利用其他信号策略进行深层监测。

311274_202309241024527.jpg

郑州轻工业大学 金少搏

报告题目:基于声表面波的微液滴/气泡融合操控研究

  金少搏介绍,液滴微流控技术具有集成性、分析速度快、高通量、能耗低、安全、廉价等优点,为解决生化医疗方面极具挑战的研究问题提供了平台。他介绍了基于声表面波的微波滴融合技术的装置、方法、种类和液滴融合的调控规律等。此外,他还分享了微液滴融合技术在凝胶微球制备中的应用。

311274_2023092410245216.jpg

南京大学 王玉琴

报告题目:基于高分辨纳米孔的单分子生物传感

  王玉琴介绍了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方面,基于MspA单分子化学的RNA表观遗产学修饰检测首次成功在MspA纳米孔反应器引入单个的化学修饰,该孔道仍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另一方面,基于荧光成像芯片的高通量纳米孔单分子检测,通量大幅提高,成本大幅降低,有望实现高通量筛选和测序,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

分析测试百科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