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颅脑手术后迟发性脑水肿临床分析-1

2022.1.06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颅脑损伤后导致的急性脑水肿(2h~5d内),在临床上备受重视。而颅脑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在临床上较少见,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少,容易被忽视和误诊,轻则导致患者的治疗费用增加,重则导致患者难以逆转的继发性脑损害。本研究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例颅脑手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7例,女1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8.8±13.02)岁。其中,颅脑创伤患者4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1.50±13.78)岁;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6.25±7.80)岁。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颅CT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手术方案经患者家属签字同意。

 

1.2手术治疗

 

颅脑外伤患者行脑挫伤灶及脑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血肿腔置管引流术,术中抽出部分血肿后向血肿腔注入尿激酶,3~5d后血肿排出满意则拔除引流管,术中无大血管医源性损伤。术后随即复查头颅CT显示,颅脑损伤患者的挫伤灶清除满意,并骨瓣回纳;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引流管位置正常。术后8例患者均使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8h1次),脱水治疗,连续使用均在10d以上。

 

1.3迟发性脑水肿的诊断、治疗及效果

 

8例患者术后1周复查头颅CT示,脑部手术区域附近,甚至远离手术区域出现低密度改变。这种低密度改变并非环绕于手术区域周围,与急性期水肿有明显差别(急性期水肿表现为低密度改变环绕挫伤灶或血肿周围,形成水肿带),而是呈“伸开的手指状”(指状水肿)。并且随后复查CT示低密度病变逐渐扩大,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同侧脑室受压,部分脑池受压消失。患者平均在术后12d确诊为迟发性脑水肿。确诊后所有患者均减少或停止使用甘露醇,采用人血白蛋白、利尿剂及高渗盐水替代甘露醇脱水治疗;并给予活血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

 

治疗约2周后,患者的脑水肿逐渐消退。其中,4例脑外伤和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恢复良好;出院2个月后随访,患者生活均可自理。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一直处于昏睡状态,多次随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转入康复医院后1个月,再次出现意识障碍,复查头颅CT示脑脓肿,再次手术给予脓肿腔置管引流及全身抗生素综合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出院3个月后随访,患者生活可自理。

 

1.4典型病例

 

1.4.1病例1

 

男性,50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约1h”于2016年1月入院。查体:意识模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11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头颅CT检查示,左侧颞叶脑挫伤及血肿(图1A)。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后,给予放置脑室型颅内压探头(图1B);术后第4d颅内压升高达30mmHg,考虑保守治疗的风险较大,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术(图1C)。术后第6d患者意识清楚,GCS评分13分。复查头颅CT示,在远离脑挫伤灶部位,有一低密度改变形成(图1D)。术后第12d,患者意识水平下降,GCS评分11分;复查头颅CT示,低密度改变较前变大、加重,并呈“指状水肿”样分布(图1E),左侧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偏移,考虑为迟发性脑水肿。予以减少甘露醇使用量,采用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速尿加强脱水,并给予活血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经治疗患者脑水肿逐渐减轻,1个月后复查头颅CT示脑挫伤灶吸收,低密度病灶消失(图1F)。出院后1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生活可自理。

 1.png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