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祝贺!第十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名单公布,这41名专家获奖

2024.6.26
头像

南州

分析测试行业的搬山工

  6月25日,第十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揭晓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控制论、系统工程与航空航天技术专家宋健获得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另外,航空发动机设计专家尹泽勇院士、高速列车总体技术专家王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方向研究员等40位专家因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而荣膺光华工程科技奖。

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名单如下:

311274_202406261418091.jpg

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

  宋健,系统工程专家,主要从事最优控制系统理论、分布参数控制理论、控制理论、人口控制论、“夏商周”断代工程等方面研究。1931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1958年在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获工程师学位,1960年在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毕业,同年包曼高工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后又获科学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家科委主任、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现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

光华工程科技奖(部分专家)

方向,男,汉族,中共党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研究员。

曾担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主任,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计量技术、检测技术及仪器研究工作和标准化管理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任务、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重点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质谱技术和质谱仪研究和创新方面,拥有多项发明专利,曾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一等奖。曾参与起草编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规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等,组织编制《技术标准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311274_202406261429271.jpg

尹泽勇,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专业,并于1985年至1987年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作为访问学者。1990年,他获得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工学博士学位。

自1970年起,尹泽勇就职于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先后担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等职务。他还兼任中航工业集团科技委副主任,并担任过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大客发动机验证机项目总设计师。2005年,尹泽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航空领域的杰出代表。2015年,他又出任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首任院长。尹泽勇一直致力于航空发动机及直升机传动系统的研发工作,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11274_202406261431561.jpg

王军,2010年1月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取得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中车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他是我国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建设者与领军人之一,长期从事高速列车总体设计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带领团队创造多个第一,主持研制出我国首列250km/h商业运营高速列车(CRH2A),支撑我国进入高铁时代;主持研制首列商业运营350km/h自主知识产权高速列车(CRH380A),创造了486.1km/h运营线运营列车世界最高试验速度;主创列车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平台,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持续创新的产业能力及产品谱族,组织了“复兴号”高速列车产业化,助力中国高铁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获国家工程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中国杰出工程师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大奖、央企楷模团队奖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陈求稳,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态水力学和环境水信息学研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水利部水利领军人才、水利青年科技英才、水电英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A类人才获得者。Ecological Informatics、Journal of Ecohydraulics的副主编,Journal of Hydroinformatics、《水利学报》、《生态学报》、《水利水运工程学报》等期刊的编委。武汉大学、河海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发表学术期刊论文360余篇,其中SCI论文180余篇,EI 30余篇;出版专著3部,合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47项,含国际发明专利5项。荣获国际学术成果奖2项,科学探索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省部级创新团队一等奖2项。

先后主持国家973课题,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重点基金,水专项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效应模拟评价及水库生态友好调度、湖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预警与控制、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等方面取得较突出的成果。研究成果在雅砻江、漓江、海河、淮河、太湖、巢湖、滇池、鄱阳湖等水环境生态保护中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较重要的学术影响和工程效益。

关于光华工程科技奖

光华工程科技奖是工程科技界的一项重要奖项,包括“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光华工程科技特别贡献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3个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每人奖励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光华工程科技奖” 每人奖励金额为20万元人民币。

光华工程科技奖旨在对工程科技及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中国工程师、科学家给予奖励,激励他们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96年,该奖项首届颁发,迄今已评选15届,已有机械、运载、信息、电子、化工、医药、卫生、工程管理等不同工程学科的383位科学家及1个团体获奖。

中国工程院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