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分析测试百科网 > 行业资讯 > 微信文章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研所郑海学团队连发两文,蛋白组揭示塞内卡病毒及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致病机制

精准医学与蛋白组学
2021.12.16

景杰学术 | 报道

塞内卡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是小RNA病毒的一种,它对正常人类细胞不致病,但在肿瘤细胞中具有强大的溶瘤活性[1]。SVV被发现为猪的原发性水泡病病原,近年来SVV疫情在我国以及美国、巴西等地不断报告,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2]。由于SVV出现了重组变异、致病性增加的特点[3],至今没有可用的商品化疫苗问世,使得该病的防控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急需阐明其致病和免疫机制,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郑海学研究员团队于近日蛋白组学领域TOP期刊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e insufficient activation of RIG-I-like signaling pathway contributes to highly efficient replication of porcine picornaviruses in IBRS-2 cells 的研究论文,文章利用高通量定量蛋白组学分析揭示SVV及口蹄疫病毒(FMDV)在不同猪源细胞系中复制能力差异形成的机制,这为猪病毒研究中细胞系的选择提供了指导方向。景杰生物为该研究提供了蛋白组学分析支持。

IBRS-2细胞和PK-15细胞均为猪源肾上皮细胞,是猪小RNA病毒研究中最常用的两种细胞系。在之前的研究发现,SVV和FMDV病毒在IBRS-2细胞和PK-15细胞中表现出明显的复制水平差异[4]。研究者首先通过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SVV感染的IBRS-2和PK-15细胞系进行了蛋白组测定,发现SVV感染后相较于IBRS-2 ,PK-15 细胞中具有更强的先天免疫反应,干扰素诱导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 ISGs)编码的抗病毒蛋白显著上调,而在IBRS-2中则显示出相反的结果。这表明 IBRS-2 和 PK-15 中由 SVV 触发的不同的先天免疫反应可能是感染期间不同细胞病变表现的原因。

图 SVV感染后IBRS-2和PK-15细胞蛋白质组的富集分析

研究者进一步对数据进行了富集分析及WB验证,发现与IBRS-2 细胞相比,SVV 感染在 PK-15 细胞中诱导了相当高水平的I型干扰素和 ISGs的表达。通过感染不同时间后的测定发现感染早期IBRS-2和PK-15细胞中存在几乎相似的病毒RNA复制,在口蹄疫病毒(FMDV) 感染后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通过WB分析发现IBRS-2中天然免疫关键分子TBK1上游蛋白无法诱导I型干扰素(IFN)和ISGs的表达,说明TBK1与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 IRF3)之间异常的信号转导是导致SVV感染IBRS-2后无法诱导I型干扰素表达的原因。

图 SVV 感染的 IBRS-2 和 PK-15 细胞中 IFN-β 和 ISG 表达水平和病毒载量的比较

综上所述,该研究利用 iTRAQ 高通量蛋白组技术对 SVV 感染的 IBRS-2 和 PK-15 细胞进行了测定,发现病毒感染不能诱导 IBRS-2 细胞中 RLR 通路的激活,IBRS-2细胞中TBK1到IRF3的异常信号转导是导致两种细胞系先天免疫反应表现和病毒复制率不同的根本原因。其潜在的机制将为降低 SVV 的病毒清除率提供新的靶点和见解,并可能改善 SVV 在癌细胞中的溶瘤作用。

图 IBRS-2和PK-15细胞系中RLR信号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的示意图概述

此外,郑海学研究员团队于2021年7月在蛋白组学领域专业期刊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上发表了名为Quantitative Proteomics Reveals a Novel Role of the E3 Ubiquitin-Protein Ligase FANCL in the Activation of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through Regulation of TBK1 Phosphorylation during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Infection的文章,该研究使用iTRAQ结合LC-ESI-MS/MS的定量蛋白组技术,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感染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GFFs)的蛋白质进行了测定,发现E3泛素连接酶FANCL通过增强PPRV感染过程中关键先天免疫分子TBK1的磷酸化,减轻PPRV介导的免疫抑制,为了解PPRV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5]。

图 蛋白组学分析流程及FANCL介导的先天免疫通路机制

往期推荐

厉害了!蛋白质组学大爆发,Nature同期4篇,助推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1-11-08

Nat Comm | 浙大医学院张雪/柯越海团队蛋白组学揭示蛋白质谷胱甘肽化修饰调控急性肺损伤的新机制

2021-12-09

Nat Comm | 中科院动物所张勇团队合作揭示动物中DNA转座子介导基因重复的机制

2021-08-04

华中农业大学方瑞组巴豆酰化修饰组学揭示弓形虫感染诱导的免疫新机制

2021-07-09

FRONT CELL DEV BIOL|沈阳农业大学陈启军课题组首次报道乳酸化修饰在布氏锥虫中的代谢调控作用

2021-11-30

参考文献

1. Reddy, P. S., et al. 2007. Seneca Valley virus, a systemically deliverable oncolytic picornavirus, and the treatment of neuroendocrine cancers.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 Muller, M.,et al. 2020. Senecavirus A (SVA) in finishing swine: Diagnosis and viral isolation. Ciência Rural .

3. Liu, F., et al. 2020. A 5-year review of Senecavirus A in China since its emergence in 2015. Front Vet Sci. 

4. Zhu Z, et al. 2017. Emergence of novel Seneca Valley virus strains in China. 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 

5. Shuying Chen, et al. 2021.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reveals a novel role of the 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FANCL in the activation of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through regulation of TBK1 phosphorylation during peste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infection.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6. Xiangle Zhang, et al. 2021. The Insufficient activation of RIG-I–Like signaling pathway contributes to highly efficient replication of porcine picornaviruses in IBRS-2 cell.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本文由景杰学术团队报道,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如有转载、投稿等其他合作需求,请文章下方留言,或添加微信ptm-market咨询。

#关注领取新人福利,下载最近三年影响因子(后台发送关键词“新人”)

发布需求
作者
头像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