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CPNT 001-2024
中国马奶之乡特色产业示范旗建设与管理指南


 

 

非常抱歉,我们暂时无法提供预览,您可以试试: 免费下载 T/IMCPNT 001-2024 前三页,或者稍后再访问。

您也可以尝试购买此标准,
点击右侧 “立即购买” 按钮开始采购(由第三方提供)。

 

标准号
T/IMCPNT 001-2024
发布
2024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IMCPNT 001-2024
 
 
适用范围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国马奶特色示范旗建设和管理总体原则、产业发展、文化发展、可持续发展、智慧化发展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 本文件适用于中国马奶特色示范旗的建设及运行管理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OTOP 1001 中国一乡一品产品评价通则 T/IMCPNT 1001 中国特色产业之乡评定规范 DB15S/013-2019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蒙古族传统乳制品 策格(酸马奶) 3 术语与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国马奶特色示范旗 以阿巴嘎旗丰富的马奶产业资源、鲜明马奶特色文化为基础,发挥马品种保护工程、马奶产品特色食用功效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马奶产业集群,使该地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经过T/OTOP 1001、T/IMCPNT 1001评定授予的县(区、旗)级的荣誉称号。 3.2  黑马 以产地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特有蒙古马品种黑马为基础的,能够成为阿巴嘎马奶主要产源的马。 3.3  策格 以生马乳为原料,经捣搅、发酵后制成的pH值降低的蒙古族传统乳制品。 (来源:DB15S/013-2019,2.1) 4 总则 4.1 绿色发展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对生态环境、环境风貌的保护,适度开发、合理布局,在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及自然资源可承载基础上,巩固阿巴嘎旗马奶产业优势,壮大生态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 4.2 特色发展 大力发展马奶加工产业,在马奶产业中注入和深入挖掘策格文化内涵,打造策格文化产业。同时依托阿巴嘎旗特色生态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利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与服务 4.3 融合发展 统一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合力,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体制机制,把马奶之乡建设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当中,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全旗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4.4 规范发展 主动对照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旅游开发、管理、服务、市场运营的规范性。 4.5 创新及智慧发展 将马奶产业聚合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学、研、融等资源,促进先进技术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化,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5 产业发展 5.1 奶源建设 保种建设 加强蒙古马、黑马保种工作,宜建设蒙古马、黑马种源基地,组建育种核心群,培育顶级种公马,对阿巴嘎黑马核心群和蒙古马保种核心群基础母马进行鉴定和整群,有计划地进行淘汰更新、优势增强,使整体质量不断提高。 养殖建设 5.2.1.1 大力发展阿巴嘎奶马的养殖,提升规模养殖水平,支持家庭养殖场规模化经营,发挥模范试点作用,带动全旗牧民养马户、养马合作社、企业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壮大发展。 5.2.1.2 加快创新饲喂能力的提升,实施科学规范的养殖管理规程,推广科技创新型投喂、饮水、环境控制等措施,科学实施疫病防治措施,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新型种养关系,大力推进奶马养殖业绿色发展。 5.2.1.3 宜发展数字化牧场。支持养殖企业、乳品企业自建、合作牧场开展“数字牧场”建设,对繁育、饲喂、挤奶、保健、防治、运输、粪污处理等关键环节进行数字化、标准化管理,实现牧场养殖、奶源卫生、生产加工等过程可视、生产过程可控、质量可追溯。 5.2.1.4 建设特色奶源基地,以“繁”促增量,开展自繁自育,以“保”促增量,鼓励养殖场户进行优质马的保种繁育。以“投”促增量,鼓励社会资本和龙头加工企业投资兴建奶源基地。 5.2.1.5 鼓励发展马奶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地方特色乳制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地方特色乳制品生产许可改革,打造种养加分工协作、联系紧密的产业链条,加大地方特色乳制品优秀品牌培育力度。 5.2 产品建设 生产加工 5.2.1.1 完善优化特色马奶制品生产加工许可市场准入机制,开展民族奶制品生产企业标准化提升行动。 5.2.1.2 特色马奶制品生产企业宜具备标准化、规模化的集中加工场所。 5.2.1.3 特色马奶制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宜坚持绿色健康的理念和传统特色工艺流程。 5.2.1.4 马奶制品生产企业应以内蒙古地方标准为基本依据,建设特色的、适用性强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检验、标准化及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5.2.1.5 马奶产品应满足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要求。 5.2.1.6 应推动特色马奶制品手工坊健康发展。宜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引导和支持地方特色乳制品手工坊进入食品园区,实施统一管理、统一检验,规范生产经营,打造规模优势。 5.2.1.7 积极扶持乳制品加工大户、农牧民合作社等发展,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指导帮助家庭式手工坊按照地方特色乳制品生产加工手工坊要求改进生产条件,对具备生产加工手工坊登记基本条件的准予登记,纳入小作坊管理,鼓励实力较强、基础条件较好的手工坊不断提升规模,逐步发展为食品生产企业。 5.2.1.8 宜鼓励推动马奶产业在食品、保健品、康养产品方面的创新开发与应用。 5.2.1.9 宜鼓励地方特色乳制品协会、商会制定等团体标准,满足新产品开发需要。 销售与服务 5.2.1.1 全面推进区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 5.2.1.2 特色马奶产品的包装宜符合并具有地方特色有本地元素、凸显地域文化内涵。 5.2.1.3 鼓励提供旅游商品邮寄等快递物流服务。 5.2.1.4 宜设立投诉处理机构,健全投诉处理制度,配备投诉受理人员。 5.2.1.5 宜建设旅游所需的文化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马奶制品工坊等场所以及相关配套服务和设施。 5.2.1.6 宜加快冷链供应链的快速升级服务,保证酸马奶制品的新鲜口感,延长产品货架期。 5.3 品牌与质量建设 5.3.1 地方政府宜协助打造特色代表性企业,拥有品牌及注册商标,不断提升品牌认知度、忠诚度和知名度。 5.3.2 推进品牌建设,强化企业质量管理,鼓励企业推行HACCP、GMP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5.3.3 宜开展地方特色乳制品手工坊示范店建设,打造一批标杆店,拓展地方特色乳制品电商销售渠道。 5.3.4 宜推进马奶产业技术攻关,培育专业的马奶产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并定期开展专业技艺培训工作。 5.3.5 宜推进OTOP平台的加入与产业推广,加强信息传播、产品流通、产业升级的综合性运营,促进马奶产业资源跨区域跨领域的综合利用及融合发展。 5.3.6 宜全力推进马产业与康养医疗产业融合发展,配套产品科技研发、牧场景观休闲、疗养优质服务等模块,将产业链条高质量融合产业。 6 文化发展 6.1 宜实施马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打造“马主体旅游精品工程、弘扬蒙古马精神。大力宣传“黑马之乡”“策格之乡”文化品牌,宜建设发展以马文化为主题的集旅游、文化、体育赛事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马文化产业园,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 6.2 定期举办主题创演文艺节目、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促进军民融合,传承践行黑马连精神。 6.3 多渠道积极宣传当地地域文化历史渊源或地方特色的文化典故。 6.4 加大对群众文化活动经费投入,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6.5 积极推进马文化传承人认定和培训工作。 7 可持续发展 7.1 发掘历史文化古迹及传承等特色物质文化,进行整修和保护。 7.2 加强对草原、水体、土壤以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保护。 7.3 合理开发和利用各项资源,建立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保护体系。 7.4 宜建立特色示范旗领导小组、监督小组,通过指导、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地区旅游业的有序发展。 7.5 宜制定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计划,在人才培养、旅游产品与业态迭代更新、管理与服务品质升级、招商引资、市场营销、品牌建设、风险防范等领域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并贯彻实施,夯实旅游长青基业。 7.6 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将奶源卫生、小作坊建设、产品体系、康养服务等产业链上中下游涉及技术创新、质量保障、服务提升的相关需求的进行标准规范,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7.7 宜重视政策保障,吸纳、转化高校和院所的优质研发资源,鼓励企业共建产业化研发平台,鼓励科研院所联合企业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的科技创新模式。 7.8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推进地区“专家智库”的建设,发挥乳制品产业链各类专家的人才优势作用,为地区马奶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具体措施、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等方面提供高质量的建设意见。 8 数字发展 8.1 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8.2 宜建立马奶产业数字化平台,有效整合各类交互数据,与各部门横向对接,达成数据共享,形成产业信息关联,促进一二三产的相互融合及发展。 8.3 宜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做好事前预测预警、事中引导分流、事后精准营销,提升地区公共服务品质。 8.4 宜提供多样化信息发布服务, 按照统一标识、统一设施、统一功能、统一管理的基本要求,建设信息公开专区,合理规划不同的产业体验区,及时、准确发布相关信息。 8.5 宜提供宽带网络、移动通信信号覆盖、重点产业及文化园区 WIFI 覆盖等服务。 8.6 宜有独立域名的网站,宜有 APP 软件、微信公众号等移动访问互动平台,访问速度快、信息全面、更新及时。旗内各经营主体可借助此类平台提供经营项目简介和预约等服务。 8.7 提供线上、线下多种购物渠道及便捷的支付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如以短视频、直播、私域运营等数字营销方式协助产品的推广与市场扩张。  8.8 利用短视频、APP 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公众和自媒体方式,将文化艺术与网络相融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多渠道发挥宣传作用。

T/IMCPNT 001-2024相似标准


推荐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