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RSUD 002-2021
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指数评价标准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pability Index of Promoting Urban Development

2023-12

标准号
T/CRSUD 002-2021
发布
2021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替代标准
T/CRSUD 002-2023
当前最新
T/CRSUD 002-2023
 
 
适用范围
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指数评价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指数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城市发展科技能力的测评与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900-2009 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GB/T 40147-2021《科技评估通则》GB/T 40148-2021《科技评估基本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GB/T 40147-2021《科技评估通则》、GB/T 40148-2021《科技评估基本术语》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评价标准的目标 为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开展“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指数评价标准”的开发,通过该评价标准,提升各地方利用科学技术促进城市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创新型城市和国家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 5  评价标准的宗旨 “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指数评价标准”旨在量化各城市科技创新促进城市发展程度,揭示各城市发展科技能力的优势与不足,力求为各城市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城市全面发展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样本。 6  评价标准的设计原则 6.1  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评价标准的范围和对象设计 根据新时期我国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十四五规划的具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从科技发展、科技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研究提出城市科技能力与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的范围和对象。 6.2  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评价标准筛选指标设计 从科技自身发展和五个建设入手,分别研究自主创新、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如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科技增强治理能力、科技改善社会民生、科技提升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体现这些重点方面的有效指标和权重分配的流程。 6.3  评选指标测试和优化 围绕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的定位,结合城市和区域发展理论,形成针对性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设计的指标体系,收集相关材料开展评选测试,测试数据的可获得性、评选结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导向作用是否明显,并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 6.4  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候选城市筛选和说明 按照指标体系开展城市(地级市及以上)评价标准系统候选城市筛选,对筛选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名。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举办各层面座谈、交流、研讨等相关工作开发和制定的社团应用标准。凝聚了业内专家的集体智慧,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应用性,是国内唯一的以科技创新发展引领城市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的综合指标。 7  评价标准的构成:(四维设计,32个指标组成) 7.1  促进科技发展维(指标) 一级指标:促进科技发展 维度: 科技平台 科技投入 科技产出 二级指标 中央级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数(个)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双创示范基地数(个) 每万名从业人口中科学技术人员占比(%)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科学技术支出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 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集同族专利数量(个)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个) 指标属性:正向 7.2  科技促进经济维(指标) 一级指标:科技促进经济 维度: 企业成长 经济效益 二级指标 中国500强企业数(个) 科创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数(个) 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瞪羚企业数(个)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万元) 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与规上工业企业主管业务收入之比(%) 指标属性:正向 7.3  科技促进城市治理维(指标) 一级指标:科技促进城市治理 维度 城市安全 政务服务 城市交通 信息网络 二级指标 网络安全综合指数 每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数(个) 政务服务在线办理事项数(个) 政务服务百度指数 每万人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数(辆) 城市开通高铁数量(次) 航空运力吞吐量(人) 地区是否为5G试点城市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占总人口比例(%) 电信业务量(万元) 指标属性:正向 7.4  科技保障民生维(指标) 一级指标:科技保障民生 维度 人口健康 公共设施 生态宜居 二级指标 常住人口增长率(%)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 区域内医疗机构提供智慧服务3级达标比例(%) 每万人拥有的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数量(个)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指标属性:正向 8  评价标准的测算采用综合指标评估法 8.1  数据标准化: 用Z-score对所有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8.2  数据归一化: 利用min-max归一化,使被评估城市各项二级指标评分映射在[0,1]区间; 8.3  综合得分:将所有二级指标的[0,1] 标准化值归并到相应维度,测算各一级及综合指标得分; 8.4  城市排序:根据地级及以上城市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指数以及各一级指标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名。

T/CRSUD 002-2021相似标准


推荐

《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2)》正式发布

其中,广州创新指数指标体系以监测广州创新能力变化情况及揭示其特点为目的,由20个二级指标构成,重点监测和评价广州市2010年以来创新发展变化情况;区级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结合各区科技创新实际情况,由10个核心指标构成,对广州市11个行政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

广东首创LED照明产品标杆指数

广东省科技厅将出台相关文件,要求省内外所有自愿参加“千里十万”大功率LED路灯产业化示范推广工程和绿色照明示范城市重大专项计划的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和产品,必须首先通过LED照明产品评价标杆体系进行认证,科技厅将协同入选重大专项计划的城市和地区相关部门提供专项经费,采用标杆体系对产品进行定期检测,并对产品的技术水平、工程应用性价比及投资回报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价。...

2023四川科技创新监测系列报告发布

“2020年至2022年,成都的创新绩效能力呈现出‘断崖式’优势,除泸州、内江外,其余城市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雷薪玉在发表《2023四川省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报告》时说。该报告的评价对象包括成都、绵阳2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德阳、遂宁等6个省级创新型城市以及乐山、攀枝花2个积极创建中的城市。...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指数(2022)发布

在海量数据中,运用信息抽取、清洗融合和智能挖掘等技术,将科技创新人才和机构进行技术、产业领域分类,创建科技创新活跃度模型,形成历史数据与近三年数据结合的动态评价体系,并计算出上述人才和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


T/CRSUD 002-2021 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