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JYBF 0004-2023
口服固体制剂用聚酯/镀铝聚酯/聚乙烯复合膜、袋

Polyester/aluminized polyester/polyethylene composite films and bags for oral solid preparations


 

 

非常抱歉,我们暂时无法提供预览,您可以试试: 免费下载 T/ZJYBF 0004-2023 前三页,或者稍后再访问。

您也可以尝试购买此标准,
点击右侧 “立即购买” 按钮开始采购(由第三方提供)。

 

标准号
T/ZJYBF 0004-2023
发布
2023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ZJYBF 0004-2023
 
 
适用范围
口服固体制剂用聚酯/镀铝聚酯/聚乙烯复合膜、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药品口服固体制剂用聚酯/镀铝聚酯/聚乙烯复合膜、袋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藏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聚酯、镀铝聚酯、聚乙烯为基材复合而成,厚度小于 0.25 mm,供颗粒剂、散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口服固体制剂直接接触使用的膜、袋。贴膏剂包装袋、滴眼液外阻隔袋、医疗器械用包装袋、化妆品包装面膜袋等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4456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T 6672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 机械测量法 GB 96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 GB/T 16958 包装用双向拉伸聚脂薄膜 GB/T 21302 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 BB/T 0030 包装用镀铝薄膜 《中国药典》通则0861 残留溶剂测定法 《中国药典》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中国药典》通则4002 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 《中国药典》通则4004 剥离强度测定法 《中国药典》通则4007 气体透过量测定法 《中国药典》通则4008 热合强度测定法 《中国药典》通则4010 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复合膜、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复合膜、袋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 外观和异嗅 不得有穿孔、异物、异嗅、粘连、复合层间分离及明显损伤、气泡、皱纹、脏污等缺陷。表面应洁净、平整、涂层均匀,无明显油墨污渍、残缺、刀丝等;文字、图案印刷应正确、清晰完整、牢固。复合袋的热封部位应平整、无虚封 规格尺寸偏差 膜 宽度偏差±2 mm,平均厚度±10 %。根据双方质量协议约定执行  袋 长度偏差±2 mm,宽度偏差±2 mm,平均厚度±10 %,封口宽度±20 %,封口与袋边距离≤3 mm。根据双方质量协议约定执行 鉴别 红外光谱 聚酯、镀铝聚酯、聚乙烯层应分别与样品典型图谱基本一致 阻隔性能 水蒸气透过量 高阻隔不得过 0.5 g/(㎡·24h) 中阻隔不得过 2.0 g/(㎡·24h) 低阻隔不得过 5.5 g/(㎡·24h)  氧气透过量 不得过 5.0 cm3/(㎡·24h·0.1MPa) PE层与VMPET层剥离强度 纵向、横向剥离强度的平均值均不低于 2.5 N/15mm 热合强度 复合膜 平均值应不低于 20 N/15mm  复合袋 平均值应不低于 20 N/15mm 溶剂残留量 溶剂残留总量不得过 5.0 mg/㎡,其中苯及苯类每个溶剂残留量均不得检出(检出限为 0.01 mg/㎡) 溶出物试验 易氧化物 不得过 1.0 ml  不挥发物 水不挥发物残渣与空白液之差不得过 5.0 mg;65 %乙醇不挥发物残渣与空白液残渣之差不得过 10.0 mg;正己烷不挥发物残渣与空白液残渣之差不得过 30.0 mg  重金属 不得过百万分之一 袋的耐压性能 目视,不得破裂或泄漏 袋的跌落性能 目视,不得破裂 微生物限度 需氧菌总数不得过 103 cfu/100cm2,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 102 cfu/100cm2,大肠埃希菌 100 cm2不得检出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和异嗅 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距离测试样品 100 mm,进行嗅觉测试。 5.2 规格尺寸偏差 按GB/T 41169 的规定进行。 5.3 红外光谱 按《中国药典》通则4002 的规定进行。 5.4 水蒸气透过量 按《中国药典》通则4010 的规定进行。复合袋尺寸不符合实验要求时取同批号的复合膜片材进行。 5.5 氧气透过量 按《中国药典》通则4007 的规定进行。复合袋尺寸不符合实验要求时取同批号的复合膜片材进行。 5.6 PE层与VMPET层剥离强度 按《中国药典》通则4004 的规定进行。 5.7 复合膜热合强度 按《中国药典》通则4008 的规定进行。 5.8 复合袋热合强度 按《中国药典》通则4008 的规定进行。 5.9 溶剂残留量 按附录A(规范性)的规定进行。 5.10 溶出物试验 供试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分别取内表面积 600 cm2(分割成长 3 cm,宽 0.3 cm的小片)三份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70 ℃±2 ℃)、65%乙醇(70 ℃±2 ℃)、正己烷(58 ℃±2 ℃)200 ml浸泡 2 小时后取出放冷至室温,用同批试验用溶剂补充至原体积作为供试液,以同批水、65%乙醇、正己烷为空白液。 5.10.1 易氧化物 精密量取水供试液 20 ml,精密加入高锰酸钾滴定液(0.002 mol/L)20 ml与稀硫酸 1 ml,煮沸 3分钟,迅速冷却,加入碘化钾 0.1 g,在暗处放置 5 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 mol/L)滴定,滴定至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液 5 滴,继续滴定至无色,另取水空白液同法操作。 5.10.2 不挥发物 分别精密量取水、65%乙醇、正己烷供试液与空白液各 100 ml置于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105 ℃干燥 2 小时,冷却后精密称定。 5.10.3 重金属 按《中国药典》通则0821 的规定进行。 5.11 袋的耐压性能 取 5 个袋,袋内填充约二分之一袋容量的水,并热合封口(参照生产工艺采用的热合条件)。将试样逐个放在上、下板之间,试验中上、下板应保持水平,不变形,与袋的接触面必须光滑,上、下板的面积应大于试验袋。根据表2规定加砝码保持1分钟(负荷为上加压板与砝码重量之和)。 5.12 袋的跌落性能 取 5 个袋,袋内填充约二分之一袋容量的水,并热合封口(参照生产工艺采用的热合条件)。将试样按表3高度逐个自由落于光滑、坚硬的水平面(如水泥地面)。目视,不得破裂。 表2 袋的耐压性能 袋与内装物总质量(g) 负荷(N)  三边封袋 其它袋 <30 100 80 31~100 200 120 注:袋与内装物总质量大于 100 g的复合袋负荷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表3 袋的抗跌落 袋与内装物总质量(g) 跌落高度(mm) <100 800 注:袋与内装物总质量大于 100 g的复合袋跌落高度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13 微生物限度 5.13.1 供试液 取本品用开孔面积为 20 cm2的无菌金属模板压在供试品的内层面上,将无菌棉签用 0.9 %无菌氯化钠溶液稍沾湿,在板孔范围内擦抹 5 次,每个位置用 2 支棉签共擦抹 10 次,共擦抹 5 个位置 100 cm2。每支棉签抹完后立即剪断,投入盛有 30 ml 0.9 %无菌氯化钠溶液的容器中。全部擦抹棉签投入容器后,迅速振摇 1 min,即得供试液。 5.13.2 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取供试液,薄膜过滤,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需氧菌总数不得过 103 cfu/100 cm2,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 102 cfu/100cm2。 5.13.3 大肠埃希菌 取供试液,薄膜过滤,取滤膜接种至 100 ml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6),不得检出。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以相同原料、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类别、同一材料结构、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批。膜的最大组批不超过 500000 ㎡,袋的最大组批不超过 5000000 只。 6.2 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 6.2.1 分为全项检验(型式检验)和部分检验(出厂检验)。 6.2.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全项检验: a) 首次商业化生产、首次使用、产品工艺验证时; b) 产品可能发生影响制剂质量的变更时,如配方变更、使用场景变化等,生产企业评估及客户进行评估时; c) 质量评估、质量回顾、质量事故调查时等需要完整评价药包材质量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d) 正常生产期间,产品全项检验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6.2.3 部分检验适用于药包材生产企业按预定的工艺、配方稳定生产的放行检验;药包材使用企业,经质量审计合格药包材生产企业、历史批次数据评估后按照内控质量标准要求选择关键项目的接受检验。 6.2.4 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按以下要求进行 a) 外观和异嗅及规格尺寸偏差  检验样品的获得应随机。复合膜的抽样数为5卷,批量数量小于所需样本数量的,按全部批量数量抽样,复合膜每卷取样时去掉表面三层后取2米进行试验,应全部合格。复合袋照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规定进行,检验水平为I,接收质量限为6.5; b) 在对供应商进行充分的评估后,包装材料使用方可与其供应商签订预抽样的质量协议,质量协议中规定其抽样的方法、样品的数量等,使用方只对预抽样的样品进行取样。 7 标识、包装、运输、贮藏 7.1 标识 包装后产品应清晰的注明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数量、执行标准以及生产单位名称、地址等内容。 7.2 包装 包装应能保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并防止任何污染。内包装宜采用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袋;外包装和卷膜内衬应经受标准运输条件。 7.3 运输 运输时应防止碰撞或接触锐利物体,轻装轻卸,同时避免日晒雨淋,保证包装完好及产品不受污染其标志方法按照 GB/T 191 的规定进行。 7.4 贮藏 应将产品贮藏在避光、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仓库中。

T/ZJYBF 0004-2023相似标准


推荐

CFDA发布130项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国家标准的公告(2015年第164号)

-2015双向拉伸聚丙烯/真空镀铝流延聚丙烯药用复合膜YBB00192004双向拉伸聚丙烯/真空镀铝流延聚丙烯药品包装复合膜(试行)53YBB00202004-2015玻璃纸/铝/聚乙烯药用复合膜YBB00202004玻璃纸/铝/聚乙烯药品包装复合膜(试行)54YBB00212005-2015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YBB00212005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55YBB00232005...

【技术】不同产品用不同的材质丨食品复合包装材料应用汇总

——PE-LD低密度聚乙烯——PE-LLD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E-MD 中密度聚乙烯——PE-MLLD 金属性低密度聚乙烯PO聚烯烃PT玻璃纸VMCPP  真空镀铝流延聚丙烯VMPET  真空镀铝聚酯 BOPP(OPP)——即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它是一种聚丙烯作为主要原材料,平膜法经过双向拉伸而制得的薄膜,它具有拉伸强度高、刚性高、透明度好、光泽度好、低静电性能、优异的印刷性能和涂层附着力...

仿制药研发有这些风险!你都避开了吗?

制剂工艺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控制能力,可能影响制剂研发阶段的科学性和数据可靠性,存在核查合规风险。包材风险口服固体制剂内包装有铝塑泡罩包装、复合膜包装,铝塑泡罩包装组成有:PVC/铝、PVC/PE/PVDC/铝、PVC/PVDC/铝,复合膜包装组成有:聚酯/铝/聚乙烯复合膜聚酯/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