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4/T 0376-2024
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inus sylvestris afforestation


标准号
DB54/T 0376-2024
发布
2024年
发布单位
西藏自治区标准
当前最新
DB54/T 0376-2024
 
 

DB54/T 0376-2024相似标准


推荐

科学治沙怎么治?走进中国科学院大青沟站

综合观测研究样地主要的树种是沙地樟子松,这也是科尔沁沙地最早引来固沙造林的树种。沙地樟子松的故乡在大兴安岭西麓的红花尔基镇。上世纪50年代,沈阳生态所的前身——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联合辽宁省章古台固沙造林试验站先后将樟子松2年生幼苗“南移”8个纬度,引种到了章古台试验区,开创了樟子松固沙造林的先河。如今,挺拔的樟子松扎根于科尔沁沙地,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研究揭示我国北方防护林衰退死亡的生理生态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与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依托位于“三北”防风固沙重点区域——科尔沁沙地的乌兰敖都荒漠化试验站(沈阳生态所)和章古台防风固沙林研究基地(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以樟子松和油松两种重要的防护林树种为研究对象,从树木水力结构角度入手,并利用树木年轮分析技术,对木质部水分传导相关的生理特征及树木径向生长趋势开展了区域间及树种间的对比分析。  ...

库布齐沙漠退沙还林工程建设建议首选杨柳混交林

对此,内蒙古农业大学裴志永教授研究团队,协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及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以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造林总场内5种典型人工林类型(包括3 年生沙柳林、8年生沙柳林、速生杨纯林、樟子松纯林及杨树旱柳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实测与室内浸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枯落物及土壤持水性能研究,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陕北榆林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固”

当时我们采取的办法就是飞播造林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种植以沙蒿、沙柳为主的灌木,目的是把流动的沙丘固定和半固定。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奋斗,现在林场36.6万亩的流沙面积基本得到固定。  “从1990年开始,随着国家加大对林业的资金投入,我们便开始栽植以樟子松为主的针叶树种,当年一个春季就栽植樟子松2.3万亩。目前林场的樟子松营造面积达到18万亩。最高的树已经长到了5米,林木保存率达到95%以上。”...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