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4087-2022
移动智能终端人脸识别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评估方法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face recognition secur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YDT4087-2022, YD4087-2022


标准号
YD/T 4087-2022
别名
YDT4087-2022, YD4087-2022
发布
2022年
发布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
当前最新
YD/T 4087-2022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人脸识别技术的移动智能终端,个别条款不适用于特殊行业、专业应用,其他终端也可参考使用。

YD/T 4087-2022相似标准


推荐

“刷脸时代”的科技“攻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45.shtm“刷脸”(人脸识别)因其独有的身份信息特征和便利性,在智能终端开启、重要场所进入和支付验证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人脸识别人脸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更加突出。...

生物识别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公众

人脸识别技术一样,虹膜识别技术突破也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孙哲南说,近几年来生物识别技术的爆发,并非单单是识别技术本身所推动的,它是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比如,智能终端的发展让虹膜数据采集更方便,而大数据分析方法又提升了数据比对的精准度,万物互联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安全性的更高要求,让生物识别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

关注生物识别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公众

人脸识别技术一样,虹膜识别技术突破也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孙哲南说,近几年来生物识别技术的爆发,并非单单是识别技术本身所推动的,它是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比如,智能终端的发展让虹膜数据采集更方便,而大数据分析方法又提升了数据比对的精准度,万物互联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安全性的更高要求,让生物识别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

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大赛启动,5院士担纲主席

“自动驾驶安全竞赛”则瞄准自动驾驶车辆在极端场景中极易发生误判、面临算法安全威胁、存在被恶意攻击的可能,要求选手模拟自动驾驶场景下的对抗攻击,提供线上仿真自动驾驶环境。选手通过提交对抗补丁,对主流自动驾驶目标检测模型进行攻击测试,最终根据攻击成功率进行排名。 人脸识别系统容易受到对抗样本攻击,即通过对人脸图像做微小的改动,能够欺骗识别系统做出错误判断。...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