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JDJ 001-2022
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轴

Motor shaft of new energy vehicle-Specifications


T/ZJDJ 001-2022 发布历史

T/ZJDJ 001-2022由中国团体标准 CN-TUANTI 发布于 2022-07-15,并于 2022-08-01 实施。

T/ZJDJ 001-2022在国际标准分类中归属于: 21.120.10 轴。

T/ZJDJ 001-2022 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轴的最新版本是哪一版?

最新版本是 T/ZJDJ 001-2022

T/ZJDJ 001-2022的历代版本如下:

 

 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电机轴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如有特殊需要时,按用户与制造厂的协议执行。 材料要求 优先推荐使用GB/T 3077-2015中的牌号为20CrMnTi、20CrNiMo、40Cr、42CrMo的合金钢或GB/T 5216-2004中牌号为20CrMnTiH、20CrNiMoH、40CrH、42CrMoH的合金钢。 热处理要求 4.3.1 低碳合金钢材质 预先热处理宜采用预先正火、退火热处理工艺。正火后硬度应为HB190~220、退火后硬度应不大于HRB80;带状组织应不大于2级,晶粒度不小于5级,若有球化退火其球化度不小于4级。 终极热处理宜采用终艺渗碳淬火、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处理后表面硬度应为HRC58~63,表面组织针状马氏体及残奥组织应不大于4级;芯部硬度HRC30~45,低碳马氏体及铁素体不大于4级;有效硬化层宜为0.3~1.3mm,允许根据轴的强度扭矩自行确定。 4.3.2 中碳合金钢材质 预先热处理宜采用调质热处理工艺,调质后硬度应为HRC28~32,相应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终极热处理宜采用感应淬火工艺,处理后表面硬度应为HRC50~58,见硬层深度宜为0.5~5mm,允许根据轴的强度扭矩自行确定,相应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1 预先热处理工艺相关要求 序号 材料 预先热处理工艺 硬度 备注 1 20CrMnTi 退火、正火 退火HRB

T/ZJDJ 001-2022

标准号
T/ZJDJ 001-2022
发布
2022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ZJDJ 001-2022
 
 

T/ZJDJ 001-2022相似标准


推荐

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

驱动为战略目标   《规划》明确指出,我国汽车界在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方面必须以纯驱动为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汽车。近年来,发展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我国实现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

拆掉地方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窄轨道”

这意味着北京等大城市私人新能源汽车消费进入快车道。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城市仍然把地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当成变相地方保护的“窄轨道”,行政手段扭曲市场竞争。   例如在北京,目前仍没有一款插式混合动力汽车进入地方目录。然而在上海等其他城市,这一符合国家纯驱动技术方向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已经可以获得免费牌照上路。这直接造成地方目录对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发展方向的干扰。   ...

干货 |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研究

因此,如何定义新能源汽车的车载电子产品的电气负荷、怎么积累计算驱动系统的合适的耐久路普图和等效寿命的加速因子,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研究重点工作。广电计量在新能源驱动电机领域投入了大量技术人员及设备,可根据车厂的不同测试思路完成驱动系统的测试,并结合自身丰富的项目经验为车厂提供建议,协助其更充分、科学地完成实验。...

第二届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拉力赛征集启动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技术痛点,促进产业创新与协同,由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厦门国创中心先进驱动技术创新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驱动与智能化底盘)创新拉力赛于近日正式启动,命题将围绕“驱动及新型能源动力技术”和“智能化底盘技术”两个主要赛道设定,面向所有企业与团队征集解决方案。  ...


T/ZJDJ 001-2022 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