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NLA 003-2022
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图集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Henan Province-Low Impact Development Rainwater Control and Utiliz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Standard Atlas


标准号
T/HNLA 003-2022
发布
2022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HNLA 003-2022
 
 
适用范围
3 术语和符号 3.1 术 语 3.1.1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Low Impoct Development 低影响开发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简称LID。 3.1.2 海绵城市 sponge city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 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 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3.1.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雨水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 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3.1.4 设计降雨量 design rainfall depth  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海绵设 施设计规模的降雨量控制值,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通常 用日降雨量表示。  3.1.5流量径流系数 discharge runoff coefficient  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3.1.6 雨量径流系数 volumetric runoff coefficient  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  3.1.7 下垫面 underlying surface  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3.1.8 下沉式绿地 Sunken Greenland  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 200 mm 以内的绿地。  3.1.9 绿化屋面 green roof  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以及天 台、露台上由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绿化体系。  3.1.10 透水铺装 pervious pavement  由透水面层、基层、底基层等构成的地面铺装结构,能储存、渗透自身承接 的降雨。  3.1.11 生物滞留设施 bio-retention measure 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由植 物层、蓄水层、土壤层、过滤层(或排水层)构成。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  3.1.12 雨水湿地 constructed wetland  通过沉淀、过滤和湿地植物的生物作用等方式达到设计目标的海绵设施。  3.1.13 植草沟 grass swale  一种收集雨水、处理雨水径流污染、排水并入渗雨水的植被型草沟。包括简 易型和增强型两种类型。  3.1.14 面源污染 non-point sources pollution  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 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 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  3.2 符 号  3.2.1 流量、水量、流速  Q——雨水设计流量;  QZH——水体的水面蒸发量;  W——雨水径流总量;  Wi——初期弃流量;  Wa——下沉式绿地的有效存水容积;  Win——渗透与渗滤设施降雨过程中的入渗量;  Wed——延时调节设施降雨过程中的排放量;  hy——设计降雨量;  q——设计暴雨强度;  ?&——初期径流厚度;  Sm ——单位面积日渗透量;  V——平均流速;  Vmd ——日平均风速  H——给定年径流总量空置率下的设计降雨量(mm) φ——雨量径流系数,按表A.1.1取值; F——汇水面积(hm2) Q——雨水设计流量(L/s) φ——流量径流系数,按本附求表A.1.1取值; q——设计暴雨强度[L/(s·hm2)]; F——汇水面积

T/HNLA 003-2022相似标准


推荐

知识:海绵城市及有趣图解

最近,南宁市发布了全国首部海绵城市建设地方标准图集图集里就蕴含了“渗、蓄、滞、排、用、净”这六字箴言。下面,就借用同行辛苦出品的这个图集,分两步,小小的解读一番。都说这是一个看颜值的社会,第一步,我们让图集“色”起来。在图集的总说明部分,对各影响开发设施的功能进行了说明。不过,这是一个热衷偷懒的社会,图和文分开来,很多人就不爱看了。所以,第二步,我们让图文“合”起来。...

李俊奇教授 | 对影响开发海绵城市的再认识

随着海绵城市的提出和试点建设,国内对现代城市雨洪管理体系的认识和研究在逐渐深入,但针对影响开发海绵城市,在学术界工程界至今仍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例如,海绵城市影响开发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影响开发是否等于雨水径流的源头控制影响开发是否仅针对雨水径流的水质控制?...

让城市变成一块吸水、蓄水、净水及释水的海绵

已在浦东、松江、普陀三处开展试点,保证80%的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  上海的海绵城市建设走到了哪一步?顾金山告诉记者,上海的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形成了生态保护和影响开发雨水技术设施体系,有望在2020年完成。  “我们已在浦东临港地区、松江南部新城和普陀桃浦地区三地进行了试点,试点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顾金山说。  ...

4期专刊 |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实践

影响开发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海绵城市核心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影响开发海绵城市的内涵联系,对于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落实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科学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T/HNLA 003-2022 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