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101-2022
江淮地区稻-麦周年平衡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Annual Balanced Production of Rice and Wheat in Jianghuai Region


标准号
DB34/T 2101-2022
发布
2022年
发布单位
安徽省标准
当前最新
DB34/T 2101-2022
 
 
被代替标准
DB34/T 2101-2014

DB34/T 2101-2022相似标准


推荐

-(油)绿色丰产增效技术研发获进展

据介绍,“-(油)绿色丰产增效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项目所属专项为“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工程”,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油周年生产品种搭配不合理,光温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机农艺融合度差,肥水药投入量大、利用率低等问题,项目牵头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资讯】2021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 涉及食品领域31项

-周年丰产高效抗逆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浙江大学、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淮丰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吴文革、霍中洋、孔令聪、李斌、陈金华、杜祥备、周永进、何超波、闫素辉、贺文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204高产多抗桑树新品种“皖桑优1号”的选育及其配套技术研制与应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中国食物的历史变迁 | 国庆特辑

当时人们像吃稻米一样食用小麦,称“饭”,因颗粒坚硬,口味较差,也不便消化。传说在鲁班发明石磨后,由粒食变为“面食”,随着汉代以后石磨的推广,小麦的种植面积日渐扩大,进而推广到南方地区。中唐以后,粟轮作推广,小麦逐渐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到了宋代,虽然中国主粮仍为粟、,但相对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北方小麦生产消费已远超小米。...

农废利用:技术支撑,变废为宝

一根草、一片田、一头羊、一袋肥  近年来,东林村在联盟单位等专业机构的指导下,以秸秆饲料化增值利用为核心环节,构建了“生产、秸秆收集制饲料、秸秆饲料养殖肉羊、羊粪制肥、有机肥还田”的物质循环闭链技术思路,将粮食生产定位为主导产业,量身定制主导产业与秸秆饲料化、草饲家畜养殖、有机肥培肥地力等关联产业的规模配比,系统提升各产业的生产力水平,打造形成了现代农牧循环的生产方式。  ...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