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PSTC 51-2020
智慧零碳工业园区设计和评价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 for designing and evaluating intelligent zero-carbon industrial parks


标准号
T/CSPSTC 51-2020
发布
2020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CSPSTC 51-2020
 
 
适用范围
根据目前国际上已有的工业园区与建筑智慧、零碳的标准、规范及指南等相关技术内容,分析识别国际上的优良实践,结合我国工业企业、建筑等主要领域的发展现状及需求,开展工业园区智慧与零碳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的研究。对工业园区的厂区及建筑系统、能源系统、智能与绿色生产系统、交通系统、水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能源监测与控制系统、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以及附属设施系统的设计指标提出具体的要求,并提出涵盖低碳经济与低碳管理、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以及智慧化系统等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将为工业园区智慧与零碳发展工作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开展工业园区智慧与节能减排及其他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本标准包括六部分内容和四个资料性附录,即: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与定义、4)基本规定、5)技术措施与指标、6)评价。附录为:A 工业建筑能耗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B 工业建筑碳排放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C 常用能源的碳排放因子、D 常用能源的发热量与折标准煤系数。 1.范围 标准适用于工业园区的建筑、交通和生产系统的节能、低碳以及智慧化的设计与评价。此外,智慧零碳工业园区的设计和评价,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鉴于本标准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本标准引用了十多项国标和地标,并参考了相关国际标准。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GB-T50878-2013  《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 GB51245-201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 – 201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 - 2019 《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2016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GB/T 51255-2017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 《低碳工业园区评价指南》 SZDB/Z308-2018 3.术语与定义 本指南围绕工业园区智慧能源与零碳技术共给出了3条术语,包括:工业园区、智慧能源、智慧零碳工业园区。现有的建筑和园区智慧、绿色、低碳等方面有较多的标准作为支撑,相关术语标准国内外有较多的研究,说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4.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部分包括一般规定、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建筑分类与基本原则三部分。 一般规定中强调,在进行设计和评价时,工业园区建设区位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批准的发展规划要求、通过相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环境违法事件的自我声明、各种污染物排放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等要求。以确保参与评价的项目具备资格。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确定了工业园区为评价对象,评价分为三星级,以各项指标得分为依据。建筑分类与基本原则参考《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分为一类和二类工业建筑,热工、光气候和环境设计参数应该根据相关标准选择。 5.技术措施与指标 本标准针对的园区技术措施包括:厂区及建筑系统、能源系统、智能与绿色生产系统、交通系统、水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能源监测与控制系统、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以及附属设施系统。 1)厂区及建筑系统,针对工业园区的特点,包括园区厂房、办公以及其他各类配套设施建筑,建筑物的设计采光、设备设施选择、冷热源、园区植被、建筑体形系数和围护结构等性能提出了相关要求。 2)能源系统,包括供暖、通风、空调和生活热水等设备设施、余热利用、光热与光伏技术、地热技术、空调末端形式、新风热回收、电气系统和室内照明等相关技术指标提出了相关要求。 3)智能与绿色生产系统,包括园区的数字化模型、产品设计、制造装备数控化率、工业生产的消除或减少废污物的产生和排放技术,“废渣”、“废气”和“余热”的再利用技术,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等。 4)交通系统,包括物流运输形式的选择、组织合理、员工的交通、园区内部道路、实现生产、仓储配送(管道运输)、运输管理多系统的集成优化等方面。 5)水系统,包括计量、给排水系统、水资源回收利用、水泵、热水系统等方面要求。系统全面的对水系统提出相应要求。 6)废弃物处理系统,包括4.6.1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获得批准,以及对废水利用、末端处理、大气污染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危险废物处理等提出了相关指标,保障废弃物处理合理有效。 7)能源监测与控制系统,包括应建设安装能耗监测系统、建筑电能计量应分级和分项计量,在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宜配套安装储能电池设备,以及空调、照明和多台电梯监测与控制等,实现智能化控制的同时,全面监测掌实际用能情况,以做出优化控制策略和调整。 8)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包括对园区整体环境、园区内各类建筑水质、大气和噪声等指标的监测。 9)附属设施系统,包括结合BIM技术建设园区安防消防监控系统,建立设备设施工单管理系统,公用设备和设施已建立完善的检修维护制度等,对前面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补充完善。 6.评价 评价指标涵盖低碳经济与低碳管理、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以及智慧化系统三个方面,和技术措施与指标部分进行呼应,参考国内外智慧与零碳方面评价指标,提供了完整的评价方法和流程。 1)一般规定,提出了对智慧零碳工业园区的整体评价流程贯穿设计、施工及运行全过程,对象是园区整体,包括各栋建筑和相关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各项指标具有相应的评分依据。 2)评价指标,包括低碳经济与低碳管理、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以及智慧化系统三个一级指标,各一级指标下分别有相应的二级指标,与设计指标进行呼应,并加强对实际效果的重视。 3)评价方法与流程,智慧零碳工业园区评价方法为打分法,评价方式分为文件审核、现场审核和现场抽查三种方式,用以评价工业园区的智慧零碳发展水平。

T/CSPSTC 51-2020相似标准


推荐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