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SEFA 008-2023
银杏林下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rel cultivation under ginkgo forest


 

 

非常抱歉,我们暂时无法提供预览,您可以试试: 免费下载 T/JSEFA 008-2023 前三页,或者稍后再访问。

您也可以尝试购买此标准,
点击右侧 “立即购买” 按钮开始采购(由第三方提供)。

 

标准号
T/JSEFA 008-2023
发布
2023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JSEFA 008-2023
 
 
适用范围
4 场地环境 4.1 林地条件 银杏林行间距3m~8m,银杏树胸径>5cm,树干高>3.5m,银杏林下遮光率<80%。 4.2 场地环境条件 保持银杏林下清洁卫生、排灌设施完善、水源干净、空气清新,生产场地应符合NY/T 5358和NY/T 5010要求。交通便利,远离医院、畜禽养殖厂和扬尘源,周边2km以内无“工业三废”等污染源。危害食用菌的病虫滋生地的距离符合NY/T 2375要求。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要求。林地地势平坦、向阳。栽培区与原料库、发酵场地、成品库、生活区等应分开。 4.3 土壤条件 壤土或沙质混合土。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4%,pH值6.8~7.5,无除草剂等化学污染。 5 设施条件 5.1 设施环境要求 设施环境应符合NY 5358和NY/T 2375要求,具有微通风、控温、调湿、调光等条件。 5.2 栽培设施 栽培设施所用材料应无毒、无害、无挥发性刺激成份,应符合NY/T 2375要求。适用拱形棚设施栽培。在银杏林地行间建拱形棚,棚高1.7m~3.5m,棚宽3m~8m。采用竹片、钢管等做支架。支架上覆无滴棚膜,棚膜上用草帘调节棚内遮光率至70%~80%,草帘上再覆一层薄膜。 5.3 补水设备 拱形棚内安装雾化喷淋补水装备。要求雾化喷淋均匀,接口和喷嘴处无滴漏和水滴反溅。棚周围挖宽40cm~50cm、深30cm~40cm排灌沟。 6 栽培基质 6.1 栽培基质要求 栽培基质主要有木腐菌菌糠、小麦、稻壳、发酵木屑、玉米芯、有机肥等。栽培基质应无霉变、无污染,不含杂菌或害虫。栽培基质应符合NY/T 1935和NY 5099要求。 6.2 储存场地要求 储存栽培基质场地应通风、干燥,防止滋生害虫和霉变。 7 栽培技术 7.1 土壤处理 清除地上枯枝等残留。施用普通有机肥1500kg/667m2~2000kg/667m2或商品有机肥200kg/667m2~300kg/667m2,杀虫颗粒剂4kg/667m2~5kg/667m2,石灰粉60kg/667m2~80kg/667m2,调节土壤酸碱度至6.8~7.5。翻耕深度>20cm,充分混合并整平。 7.2 菌种选择  选择地方适应性优良品种。菌种12℃~20℃恒温避光或弱光培养。菌龄<40d,有适量菌核,菌丝颜色白色至浅棕色,具有羊肚菌菌种特有香味。菌种采用3℃~8℃冷链避光运输,运输过程防挤压。其它应符合NY/T 1742、NY/T 1846要求。 羊肚菌菌种培养基质配方参见附录A。  7.3 播种  7.3.1播种时间 每年10月下旬~12月上旬。最佳播种时间参考当季银杏林下拱形棚内温度及温度变化趋势。 7.3.2 播种方法 条播法:畦面宽0.8m~1.2m,播种沟间距15cm~20cm,沟深10cm,覆土厚度1cm~1.5cm,用种量180 kg/667m2~200kg/667m2。 撒播法:把菌种均匀撒在整平的畦面上,用种量200kg/667m2~220kg/667m2。其它同条播法。 7.4 菌丝期管理 7.4.1菌丝期环境要求 播种后喷淋补水至土壤含水量70%~75%。覆黑色地膜,膜上间隔6cm~10cm打直径0.5cm~1.0cm孔。保持地表温度≤22℃。 7.4.2外源营养袋 7.4.2.1外源营养袋质量要求 外源营养袋每袋湿重0.5kg~1.0kg,袋内培养基质含水量65%~70%,松紧适度,灭菌彻底。其它应符合NY/T 1935要求。 羊肚菌外源营养袋培养基质配方参考附录。 7.4.2.2放置外源营养袋方法 播种后7d~12d、在菌丝长满土壤表面时放置外源营养袋。放置方法:在营养袋一侧均匀打20~40个孔,或用刀片划破营养袋,孔和划口向下放置于畦面并压实。孔直径0.2cm~0.5cm。营养袋用量1500袋/667m2~4000袋/667m2。 7.5 催菇 7.5.1催菇条件 放置外源营养袋40d以上,菌丝长满营养袋,畦面有一定量菌核发生,畦面菌霜明显退菌,地温稳定在3℃以上,设施内温度3℃~22℃,或已有自然形成原基,有升温趋势时开始催菇。 7.5.2催菇时间 催菇时间为每年2月下旬~3月上旬。具体最佳催菇时间参考当季拱形棚内温度及温度变化趋势。 7.5.3催菇方法 撤除地膜,喷淋补水至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然后覆上打孔地膜,地膜离地面20cm~30cm。保持设施内温度3℃~22℃,湿度85%~95%,遮光率70%~80%。 7.6 出菇期管理 7.6.1 保持设施内温度3℃~22℃,土壤含水量65%~75%,空间湿度85%~90%,遮光率70%~80%,二氧化碳浓度<0.2%。采收前2d~3d停止补水。 7.6.2 预防大雨、倒春寒、大风、冰雹、高温等极端天气影响。 8 采收 8.1 采收标准 子实体菌盖颜色由深灰变浅灰或黄褐色,凹坑充分展开,七、八分熟时及时采收。 8.2 采收方法 用剪刀在菌柄处平直割下,保留子实体菌柄长度2.5cm~4cm。分批采收,轻拿轻放,防止损伤子实体。 8.3 贮存 8.3.1 贮藏预冷温度0℃~1℃,贮藏温度2℃~4℃,贮藏期≤7d。 8.3.2 包装材料应符合GB/T 34344要求,包装和标志等应符合GB/T 24616要求。 9 干制 9.1 干制要求 9.1.1 干制至羊肚菌含水量≤12%。 9.1.2 干制品应符合GB7096 要求。 9.2 包装储存 9.2.1 分级后包装,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并定期检查。 9.2.2 包装材料应符合GB/T34344 、GB7718要求。 10 病虫害和草害防控 10.1 病虫害防控   虫害主要有螨虫、跳虫、菇蚊、蛞蝓、蚯蚓、蜗牛和鼠害等。应采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措施。可用粘虫板、灭虫灯或饵料诱杀。化学防治使用农药时,采用低毒低残或无残留药剂防治,应符合GB/T 8321、NY/T 393和NY/T 1276 要求,不得使用剧毒、高毒以及药毒残留高的农药。羊肚菌原基形成后至采收不可使用任何农药。出菇期保持足够通风量和光照度、保持棚内较低温度环境等可减轻病虫害发生。 10.2 草害防控 覆黑色地膜可防控草害。出菇期因杂草使畦面遮光率大于80%时,及时清除杂草。 11 栽培档案记录 建立银杏林下羊肚菌栽培档案。对每一生产周期原材料种类、生产管理技术、产品加工及销售等生产过程全程记录,并保存2年以上。

T/JSEFA 008-2023相似标准


推荐

新技术让实现四季生产

例如,在怒江大峡谷地区,提倡的‘林下栽培模式’技术,在沈阳、河北、山西等北方地区进行标准化推广种植。”...

高原设施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项目组在省内主要分布林区开展了野生种质资源的搜集和驯化工作,结合ARTP现代育种技术,选育新品种5个,并获得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备案;探索出适合青藏高原的设施栽培技术,通过技术集成,实现了一年两季栽培,并制定《栽培技术规范》青海省地方标准,实现规范栽培;每亩鲜菇产量增加61.6公斤,病虫害防控率达90%以上;开展推广种植280亩,实现新增产值732万元;建立高产栽培基础数据与信息数据库...

青海食用高原设施及仿生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成效显著

  近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青海大学承担的青海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食用高原设施及仿生栽培技术推广示范”进行了验收及成果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进一步熟化了设施栽培、仿生栽培和工厂化立体栽培技术,实现了的标准化种植,为全省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抓住真菌性病害的“元凶”

自2012年以来,中国实现了的人工大田栽培,并在2021至2022年间发展为具有25万亩年种植规模的新兴食用菌种类。科研人员收集了中国18个省(直辖市)32个栽培基地的病害子囊果,结合ITS扩增子测序分析、显微镜检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对真菌性病害的流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的子囊果病灶中均检出长孢卵隔孢的长椭圆形有隔无性孢子,长孢卵隔孢是丰度最高的假定病原物。...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