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T G.703-2001
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系列G:传输系统和介质、数字系统及网络数字终端设备.通用研究组15.勘误表1

Physical/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erarchical Digital Interfaces - Series G: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dia, Digital Systems and Networks Digital Terminal Equipments - General Study Group 15; Erratum 1: Covering Note: 07/20/2005


标准号
ITU-T G.703-2001
发布
2001年
发布单位
国际电信联盟
替代标准
ITU-T G.703-2016
当前最新
ITU-T G.703-2016
 
 
适用范围
本建议书提供了分级比特率下接口的推荐物理和电气特性,如 ITU-T 建议书所述。 G.702 (PDH) 和 G.707 (SDH),使数字网络组件(数字部分、复用设备、交换机)互连,形成国际数字链路或连接。本建议书中给出的特性应适用于新设备(部件)的设计。注 1 – 非分级比特率的接口特性,除了由 1544 kbit/s 或 2048 kbit/s 接口传送的 n × 64 kbit/s 接口以及北美分级中的 3152 kbit/s 接口之外,均在各自的设备推荐。注 2 – 本建议书中包含的抖动规范旨在应用于国际互连点。注 3 — 第 5 节至第 12 节中描述的接口对应于 ITU-R Rec. 12 中推荐的互连端口 T(输出端口)和 T'(输入端口)。 F.596-1(数字无线电中继系统的互连)。注 4 – 对于通过 2048 kbit/s 体系规定的复用设备路由的比特率为 n × 64 kbit/s(n = 2 至 31)的信号,接口应具有与第 9 节中规定的 2048 kbit/s 接口。对于通过 1544 kbit/s 体系规定的复用设备路由的比特率为 n × 64 kbit/s(n = 2 至 23)的信号,该接口应具有与第 5 节中规定的 1544 kbit/s 接口相同的物理/电气特性。 注 5 – 本建议书中包含的规范仅与物理接口相关(即表征线路代码和输入/输出设备接口);特别是,所要求的频率容差并不意味着整体设备性能,这可能是由针对特定网络/设备应用的建议书中更严格的要求(例如 ITU-T G.813 和 G.783 建议书)驱动的。 2 参考文献

ITU-T G.703-2001相似标准


谁引用了ITU-T G.703-2001 更多引用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