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22675:2016
修复术.足-踝器械和足部组件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Prosthetics - Testing of ankle-foot devices and foot unit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ISO 22675:2016 发布历史

ISO 22675:2016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IX-ISO 发布于 2016-06。

ISO 22675:2016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归属于: C45 体外循环、人工脏器、假体装置,在国际标准分类中归属于: 11.040.40 外科植入物、假体和矫形,11.180.10 运动用设备及其配合性。

ISO 22675:2016 发布之时,引用了标准

  • ISO 10328:2016 修复术.假腿的结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 ISO 22523:2006 外置假肢和外部器械矫形.要求和试验方法
  • ISO 8549-1:1989 修复术和矫形学 词汇 第1部分:外置假肢和外部器械矫形的一般术语 两种语言版
  • ISO/TR 16142:1999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安全和性能公认基本原则的保障标准选用指南
  • ISO/TR 22676:2006 修复术.足-踝器械和足部组件的试验.应用ISO22675的试验负载条件和设计与其相适应试验设备的指南

ISO 22675:2016的历代版本如下:

  • 2016年 ISO 22675:2016 修复术.足-踝器械和足部组件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 2006年 ISO 22675:2006 修复术.足-踝器械和足部组件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重要提示 — 本国际标准适用于评估假肢踝足装置和足部单元是否符合 4.4 中规定的强度要求,并经本国际标准重新测试,证明其符合 4.4 中规定的强度要求。 警告 — 本国际标准不适合作为在个人下肢假肢处方中选择特定踝足装置或足部单元的指南!任何忽视此警告的行为都可能会给截肢者带来安全风险。 本国际标准主要规定了外部下肢假肢的踝足装置和足部单元的循环测试程序,其特点是能够真实地模拟从脚跟着地到脚趾离地的行走整个站立阶段的相关负载条件。 验证强度、耐用性和使用寿命等性能要求。 这种潜力对于评估各种最新设计的踝足装置和足部单元的性能特别重要,这些踝足装置和足部单元具有仅在实际负载条件下才会发展的特定特性。 此外,本国际标准规定了假肢踝足装置和足部装置的静态测试程序,包括静态验证测试和静态极限强度测试,除了其他特征外,还通过产生静电的可能性(见注 2)来区分。 作用线上的脚跟和前脚力符合循环测试期间最大脚跟和前脚负载瞬间发生的力。 第三段中提到的负载条件的特征是由垂直和水平(AP)地面反作用力的合成矢量确定的负载曲线以及由胫骨角度确定的运动曲线。 本国际标准中规定的测试负载条件以这些负载和运动曲线的标准化格式为特征,通过循环和静态测试程序统一应用于提交测试的踝足装置或足部单元的每个样本。 然而,根据本国际标准的测试概念,提交测试的每个踝足装置或脚单元样品都可以在负载下自由发展其各自的性能。 注 1:本国际标准规定的静态测试程序产生的脚跟和前脚力的作用线接近于确定 ISO 10328:2016 规定的主要结构测试的测试载荷条件 I 和 II 的矢状平面载荷的作用线,在不改变脚跟和前脚平台的角度值的情况下,对踝足装置和足部单元进行结构测试。

ISO 22675:2016

标准号
ISO 22675:2016
发布
2016年
发布单位
国际标准化组织
当前最新
ISO 22675:2016
 
 
引用标准
ISO 10328:2016 ISO 22523:2006 ISO 8549-1:1989 ISO/TR 16142:1999 ISO/TR 22676:2006

推荐


谁引用了ISO 22675:2016 更多引用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