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20 化工生产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298 条与 化工生产 相关的标准,共 20

5 评价要求 5.1 合规性 5.1.1 项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 5.1.2 项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园区的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安全和环保等专项规划。 5.1.3 项目应符合相关专项评价的具体要求。 5.2 产业发展 5.2.1 项目宜属于园区产业链补链延链、特色产业、重点招商目录扶持类项目,或与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配套类项目。 5.2.2 项目产品宜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或成熟期。项目产品宜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及增长率。 5.2.3 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应具备产业化条件。 5.3 技术水平 5.3.1 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应成熟可靠,并且具有可获得性。 5.3.2 生产工艺总体水平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5.4 安全风险控制 5.4.1 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项目,或涉及大宗危险化学品的储运项目,应实施相关部门联合审查,审查合格后再进行评价。 5.4.2 国内首次使用的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化工工艺及装备应通过安全可靠性论证。 5.4.3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宜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 5.4.4 项目防火间距设计应符合GB 50016、GB 50160、GB 50984、GB 51283、GB 51428的要求,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设计应符合GB/T 37243的要求。 5.5 污染控制 5.5.1 化工园区应对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项目实施相关部门联合审查,审查合格后再进行评价。 5.5.2 项目应具备废气尤其是挥发性有机物、SO2、NOx和有毒有害及恶臭气体收集和处理措施,实现达标排放。 5.5.3 项目接管废水的指标应满足园区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的要求。 5.5.4 项目应落实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合理利用、处理处置途径,固体废物暂存、处置应符合GB 18597、GB 18599等的要求。 5.5.5 项目应采取噪声污染防控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标。 5.6 应急管理 5.6.1 项目应强化安全风险、环境风险识别和管理,编制应急预案。 5.6.2 项目应具备所需的应急物资、装备和救援队伍,或在园区内通过应急互助解决。 5.6.3 项目应按要求开展应急培训及演练。 5.7 能源消耗控制 5.7.1 项目应满足属地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控制要求。 5.7.2 项目应符合国家发布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标准。 5.7.3 项目宜采用最新标准推荐采用的节能设备和工艺。 5.7.4 项目不应使用本园区禁燃区内禁止燃料组合类别。 5.7.5 项目应满足属地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要求。 5.8 资源利用 5.8.1 项目宜坚持资源共享、土地集约节约、循环经济的原则。 5.8.2 项目宜达到行业、园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中水回用率要求。 5.8.3 项目宜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 5.8.4 项目的单位产品用水定额宜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5.9 信息化 5.9.1 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项目,应设置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关键岗位视频监控,有条件的园区宜实现视频的AI识别。 5.9.2 项目污水预处理排放口、废气排放口、雨水(清下水)排放口按要求设置连续自动监测设备,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站房、排放口等位置安装视频监控设施。 5.9.3 有条件的企业宜建设智能工厂,实现资源配置优化、过程动态优化。 5.10 经济效益 5.10.1 项目应满足园区建设投资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投资强度要求。 5.10.2 项目应满足园区单位土地应税销售收入和税收要求。 5.11 社会效益 企业应积极承诺并践行责任关怀,并按要求进行信息公开,接受各方监督。 5.12 投资者实力 项目投资主体应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良好的诚信记录、较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 park—Part 4:Project access and evaluation

ICS
71.020
CCS
C261
发布
2021-12-30
实施
2022-02-2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承压设备系统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结果应用等。适用于使用成套承压设备且有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的石油、化工、制药等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了该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收录了本标准中涉及的3条术语和定义,包括承压设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等。 4)基本要求 本章规定了使用单位、评价机构、评价人员的基本要求。使用单位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配合完成评价工作,并通过安全管理评价,构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长效机制;评价机构应当对生产资料负有保密责任,使用单位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评价机构及评价过程进行监管;安全管理评价人员应当取得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资质或具备足以满足评价要求的经验和能力。 5)评价方式 本章规定了使用单位选择安全管理评价机构的方式和安全管理评价的一般程序,并对委托方的责任和义务、评价组的组成等进行进一步明确。 6)评价内容 本章规定了安全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系评价、工艺安全评价以及设备管理评价,并对量化规则、分值计算、否决项判定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分级评价分值计算由体系评价得分、管理人员评价得分、工艺安全评价得分、设备管理评价得分、操作人员评价得分加权计算得到。考虑到人员在体系管理和设备操作中的重要作用,这里创新的纳入了管理人员评价和操作人员评价,以权衡不同能力的人员对于管理和操作要求落实执行的影响。 在设备管理评价中,根据承压设备潜在的风险大小,综合考虑承压设备种类,环境,人员密集程度和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严重性,将承压设备安全风险级别从高等级到低等级划分为高、中、低风险承压设备,依据承压设备的风险等级确定设备管理评价过程中抽查的数量。 7)评价结果  本章规定了依据上一章节的安全管理评价得分对使用单位进行分级的方式,以及不同级别的使用单位评价频次和问题整改的要求。采纳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建议,考虑到不同地区对于特种设备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不一,创新的引入了可接受风险系数,由委托方自行确定系数取值,以满足不同地区的评价需求。 8)相关附表

Evaluation Guidelines for Safety Management of Pressure Equipment System

ICS
71.020
CCS
M745
发布
2021-12-29
实施
2022-02-21

废锂电池回收技术规范 石墨类负极材料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covery of waste lithium batteries — Graphite category anode materials

ICS
71.020
CCS
C261
发布
2021-12-28
实施
2022-01-25

本文件规定了车载活性炭移动脱附装置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工艺工况、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检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vehicle-mounted activated carbon mobile desorption device

ICS
71.020
CCS
S952
发布
2021-12-20
实施
2021-12-27

3.1 废轮胎(waste tyre) 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且不能翻修继续使用的轮胎。 3.2 废轮胎热裂解(pyrolysis of waste tyre) 废轮胎在缺氧或惰性气体环境中通过加热进行裂解反应,生产废轮胎再生油、热裂解再生炭黑、热裂解回收钢丝、不凝可燃气的工艺过程。 3.3 热裂解再生炭黑(pyrolysis recovered carbon black) 废轮胎热裂解产生的富含炭黑的固态产物。 3.4 连续回转式废轮胎裂解反应器设计准则(Design criteria for continuous rotary kiln waste tyre pyrolysis reactor) 采用热裂解方法对废轮胎进行高效裂解的回转窑反应器设计和优化改造的统称。 3.5 有效长径比(effective aspect ratio) 回转窑裂解反应器的有效长度与有效直径的比值。 4 技术要求 反应器主体有效长径比的设计计算 (一)废轮胎裂解程度分析 废轮胎裂解转化率,是指废轮胎因受热发生分解反应的质量与物料未发生反应前质量的比值。由于是废轮胎发生分解反应引起的变化,所以裂解转化率主要与裂解反应密切相关的因素,如裂解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有关。由于不同种类的废轮胎其橡胶组成配方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选用最佳的裂解温度对废轮胎进行裂解。最佳裂解温度的选取可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废轮胎原料的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情况下的裂解转化率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裂解温度和合适的裂解时间。 废轮胎裂解程度,不同于单个微小颗粒的热重分析,废轮胎在反应器内的裂解过程所涉及的传热传质情况更复杂。对废轮胎在反应器内的裂解程度分析需要更宏观。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以废轮胎裂解固体产物的品质对其裂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评价方法。所涉及固体产物的品质具体包括:固体产物的热重分析、炭黑性质分析、工业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 废轮胎裂解所得固体产物的热重分析,由于废轮胎充分裂解后将不再发生质量变化,因此,以废轮胎在不同裂解时间条件下所得固体产物的热重分析结果来判断废轮胎的裂解程度是可行的。具体有以下计算公式:                                                         (4-1) 其中,m0为废轮胎裂解后固体产物的初始质量,单位g;m为固体产物热失重后剩余质量,单位g。 废轮胎裂解所得固体产物的炭黑性质分析,主要包括吸碘值,DBP吸收值,氮吸附比表面积,甲苯析出物透光率,125°C加热减量和825°C灰分等裂解炭黑性质方面的测试。以上测试的项目均采用GB/T 378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废轮胎裂解所得固体产物的工业分析,主要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等方面的测试。以上测试的项目均采用GB/T 212-20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废轮胎裂解所得固体产物的微观结构分析,主要采用断层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对固体产物内部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以辅助分析废轮胎内部的裂解情况。 (二)反应器主体有效长度的设计计算 随着裂解时间的增加,废轮胎的裂解程度逐渐加深,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废轮胎裂解程度与裂解时间满足如图1所示的关系:   图1废轮胎裂解程度随裂解时间变化规律 即废轮胎裂解程度与裂解时间基本满足以下公式:                                       (4-2) 式中φ为废轮胎裂解程度,单位%;t为废轮胎裂解时间,单位min。拟合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6。根据回转窑裂解反应器的结构特殊性,废轮胎裂解不同时间所需要的反应器长度满足以下经验公式:                                                   (4-3) 式中d为反应器内壁面上螺纹间距,单位m;ω为回转窑反应器转速,单位r/min;t为裂解反应所需时间,单位min。 需要说明的是,原料的组成不同会影响裂解反应过程,这里提供的是一种研究废轮胎裂解程度与裂解时间关系的方法,涉及到具体原料时,应根据本设计准则的方法进行校正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和具体工程需要的结构参数,重新对反应器主体有效长度进行设计计算。 (三)反应器主体有效直径的设计计算 合适的填充度可以确保反应器产量,填充度过大,废轮胎需要更长的裂解时间,在有限的加热长度内容易裂解不充分;填充度过小,产量将急剧下降。为了提高产能,回转窑反应器的填充度一般控制在10~20%。回转窑反应器的单位表面积产量计算公式如下:                                                     (4-4) 式中mF为回转窑反应器单位表面积产量,单位为kg/m2·h;G为回转窑反应器处理量,单位kg/h;D为回转窑反应器直径,单位为m;L为回转窑反应器长度,单位为m。 回转窑反应器的单位容积产量计算公式如下:                                                      (4-5) 式中:mV为回转窑反应器单位容积产量,单位为kg/m3·h。 在填充度一定的情况下,根据产能需求,回转窑反应器的直径设计计算公式如下:                                                (4-6) 需要说明的是,反应器主体的有效直径主要影响反应器内径向温差和处理量,通常情况下,反应器直径小于1.2m时,反应器内径向温差一般不超过20℃,可以忽略直径变化对径向温度的影响。在填充度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反应器处理量和废轮胎物性参数计算出所需反应器直径。 5 基本参数 5.1 裂解时间 废轮胎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由裂解程度决定,并与反应器的转速、结构及物料自然倾角等因素有关,按下列公式计算。 反应器内无抄板物料停留时间t1按下式计算:                                                          (5-1) 式中t1为物料停留时间,单位min;L为反应器长度,单位m;Di为反应器内径,单位m;θ为物料的自然倾角,单位°; n为反应器转速,单位r/min。 反应器内有螺旋叶片物料停留时间t2按下式计算:                                                                (5-2) 式中t3为废轮胎停留时间,单位min;η为废轮胎裂解程度,由式4-1计算;d为螺旋叶片间距,单位mm; L、n含义与式(5-1)相同。 5.2 填充系数 在垂直轴向的反应器内截面上,废轮胎占有的面积与反应器内截面的比值为填充系数。一般填充系数取0.1~0.2,不超过0.25。如处理量已确定,也可以用式(5-4)计算填充系数,若计算所得的填充系数偏低或偏高,可适当调节反应器尺寸并重新计算。                                                   (5-3) 式中f为填充系数;k1为结构影响系数,反应器内无抄板等内构件时,取k1=1.0;反应器内有抄板时,取k1=1.1~1.2。G为处理量,单位kg/h;ρ为废轮胎密度,单位kg/m3;L为反应器长度,单位m;Di为反应器内径,单位m;t1为物料停留时间,单位min。 5.3 转速 反应器的转速范围一般为0.4~10 r/min,常用转速为1~3 r/min。设计转速时应根据废轮胎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和反应器内构件形式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如为内螺旋结构,则只考虑螺旋叶片间距即可。此外,还要控制反应器外径圆周线速度不超过1 m/s;对少数工况要求特殊的情况,在对内构件、反应器的惯性振动作特殊考虑以后,反应器的转速范围可以适当的放宽。

Design criteria for continuous rotary kiln waste tyre pyrolysis reactor

ICS
71.020
CCS
C422
发布
2021-12-17
实施
2021-12-27

本文件规定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氢氧化钠中钙含量和铁含量的原理、试剂、仪器和设备、样品制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和允许差。 本文件适用于固体氢氧化钠中钙含量和铁含量的测定,钙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00005%,铁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00015%。

Determination of Calcium and Iron Content in Sodium Hydroxide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S
71.020
CCS
C262
发布
2021-12-10
实施
2021-12-26

本文件规定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碳酸锂中硫酸根含量的原理、试剂、仪器和设备、样品制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和允许差。 本文件适用于卤水碳酸锂、电池级碳酸锂中硫酸根含量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02%。

Determination of Sulfate Content in Lithium Carbonate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S
71.020
CCS
C266
发布
2021-12-10
实施
2021-12-26

4 技术要求  4.1 外观  4.2 技术指标  4.3 安全要求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5.2 气凝胶定性  5.3 密度  5.4 低温柔性  5.5 热导率  5.6 比表面积和孔隙率  5.7 安全要求  6 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6.3 组批  6.4 抽样  6.5 判定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aerogel composites

ICS
71.020
CCS
C265
发布
2021-12-07
实施
2021-12-07

本文件规定了自修复光学薄膜涂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涂布在汽车漆面保护膜、电子屏幕保护膜和皮革转移膜上,以聚氨酯丙烯酸酯为主要成膜物、异氰酸酯为固化剂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双组分涂料。 本文件不适用于UV光固化型自修复薄膜涂料。

Self-healing Optical Film Coatings

ICS
71.020
CCS
C264
发布
2021-12-06
实施
2021-12-14

本标准规定了复合肥料企业质量信用能力、质量信用表现、质量追溯、质量信用等级、质量诚信自律方面的要求。

Quality Integrity Standard for Compound Fertilizer Enterprises

ICS
71.020
CCS
C262
发布
2021-12-02
实施
2021-12-14

本标准规定了复合肥料中缩二脲、砷、镉、铅、铬、铊允许限量、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Permissible limits of biuret, arsenic, cadmium, lead, chromium, mercury and thallium in compound fertilizers

ICS
71.020
CCS
C262
发布
2021-12-02
实施
2021-12-23

本标准规定了复合肥料售后服务的内容及要求。

Specifications for after-sales service of compound fertilizer

ICS
71.020
CCS
C262
发布
2021-12-02
实施
2021-12-23

本标准规定了复合肥料标识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及标识内容等。

Compound fertilizer (compound fertilizer) label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

ICS
71.020
CCS
C262
发布
2021-12-02
实施
2021-12-23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以提钾尾盐为原料,采用溶洗法生产工业氯化钠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工艺操作过程及工艺参数。 本文件适用于察尔汗地区提钾尾盐溶洗法生产工业氯化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462 工业盐 GB/T 6549 氯化钾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提钾尾盐 通过冷结晶-正浮选法(冷分解-正浮选法)、反浮选-冷结晶法、热溶-真空结晶法等工艺进行氯化钾生产过程中所副产的尾盐,主要成分以氯化钠为主。 4 工艺原理 4.1 溶洗原理 提钾尾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其余主要有氯化钾和氯化镁。常温下,向提钾尾盐中加入氯化钾、氯化镁的不饱和溶液,可将其中的氯化钾、氯化镁溶解进入液相,固液分离后可得到工业氯化钠产品。 4.2 母液置换原理 在一般固液分离过程中,由于母液与固相物料之间的吸附作用,母液和固相不能完全分离,该部分母液一般称为夹带母液。但由于提纯需要,必须降低固相中的夹带母液量,以保证固相的纯度,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母液置换法。该方法是利用母液置换法降低固相中夹带母液量,提高产品纯度。 5 工艺流程 5.1 生产工艺流程 提钾尾盐溶洗法生产工业氯化钠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提钾尾盐溶洗法生产工业氯化钠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5.2 工艺过程 将提钾尾盐与淡水、二段滤液混合,在溶洗槽中进行溶洗。在溶洗过程中,提钾尾盐中的氯化钾、氯化镁溶解进入液相。通过一段过滤固液分离,一段滤液为含钾卤水,返回盐田再次晒矿,一段滤饼再加淡水进行母液置换。通过二段过滤固液分离,二段滤液返回溶洗槽,二段滤饼经堆滤干燥得到工业氯化钠。 6 工艺参数 6.1 提钾尾盐组成 其组成情况见表1。 表1 提钾尾盐组成 组分 KCl NaCl MgCl2 含量 wt% ≤4.0 ≥70.0 ≤6.0 6.2 溶洗滤液组成 溶洗滤液组成见表2。 表2 溶洗滤液组成 组份 KCl NaCl MgCl2 一段滤液 % ≥3.0 ≤7.0 ≥18.0 二段滤液 % ≤1.0 ≥15.0 ≤5.0 6.3 固相水分含量 固相水分含量见表3。 表3 固相水分含量 项目 水 分 一段滤饼 %                               ≤15.0 二段滤饼 %                               ≤15.0 工业氯化钠 %  ≤6.0 6.4 二段滤饼组成 二段滤饼组成见表4。 表4 二段滤饼组成 组份 NaCl KCl MgCl2 CaSO4 二段滤饼 %  ≥83.30 ≤0.40 ≤0.60 ≤0.70 7 产品质量指标及检验方法 7.1 工业氯化钠产品指标应符合GB/T 5462要求。 7.2 提钾尾盐组成按GB/T 6549检测。 7.3 溶洗滤液组成按GB/T 6549检测。 7.4 固相水分含量按GB/T 5462检测。 7.5 二段滤饼组成按GB/T 5462检测。

Industrial Sodium Chloride Production Technology Potassium Extraction Tail Salt Dissolution and Washing Method

ICS
71.020
CCS
C261
发布
2021-09-13
实施
2021-09-15

本文件确立了柠檬桉(精)油生产的程序,界定了柠檬桉(精)油生产技术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柠檬桉(精)油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设备、生产用水、生产环境、生产安全的要求,以及生产准备、原料预处理、装料、蒸馏、收集、包装各阶段的操作指示。 本文件适用于经水蒸汽蒸馏法生产的柠檬桉(精)油。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duction of oil of lemon eucalyptus(Eucalyptus citriodora Hook.)

ICS
71.020
CCS
C268
发布
2021-08-12
实施
2021-10-11

Guidelines for Safety Assessment of Major Hazardous Sources of Hazardous Chemicals

ICS
71.020
CCS
G 01
发布
2021-04-16
实施
2021-05-0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前期准备 1 5  项目方案节能分析和比选 3 6  节能措施 4 7  能源消费情况核算及能效水平评价 4 8  能源消费影响分析 5 9  结论 5 10  附录、附件 5 附录A(资料性) 项目年能源消费表 7 附录B(资料性) m值与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8 附录C(资料性) n值与对所在地节能目标的影响 9 附录D(资料性) 石油化工节能报告推荐目录 10 附录E(资料性) 石油化工节能报告推荐摘要表 11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review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in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ICS
71.020
CCS
C261
发布
2021-03-26
实施
2021-03-31

Specifications for writing safety production operating procedures in chemical enterprises

ICS
71.020
CCS
G09
发布
2021-03-10
实施
2021-06-10

?负氧离子又称空气负离子,是指获得1个或1个以上的电子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它是空气中的氧分子结合了自由电子而形成的。由于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为氮气(含量78.09%)和氧气( 含量20.95%),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电子亲和力远低于氧气,因而自由电子绝大部分和氧分子结合,空气中生成的负离子绝大多数是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具有极佳的净化除尘、分解甲醛、减少二手烟危害的功能,同时,负氧离子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在医学界享有“维他氧”“空气维生素”“长寿素” 等美称。     离子在单位强度(V/m)电场作用下的移动速度称之为离子迁移率,它是分辨被测离子直径大小的一个重要参数。离子迁移率是表达被测离子大小的重要参数。离子运动速度与离子直径成反比,而离子迁移率与离子运动速度成正比,故离子迁移率与离子直径成反比。   负氧离子产生的原理 在正常状态下,气体分子和原子内正负电荷相等,但在宇宙射线、紫外线、电磁波、岩石和土壤产生的射线、极性材料、海浪、瀑布以及各种气象活动等所产生的能量的作用下,气体分子中某些原子的外层电子会离开轨道,成为自由电子。由于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为氮气(78.09%)和氧气( 20.95%),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电子亲和力远低于氧气,因而空气电离产生自由电子的大部分被氧气获取,形成负氧离子。   人工产生负离子的方式有多种,如紫外线、水压撞击、高频高压电子、放射线、极性材料等,均可以达到获得负氧离子的目的。 从产品形态角度来说,目前应用较多的为采用硅藻泥、瓷砖、涂料、喷剂产生负氧离子的材料类产品以及采用高频高压电子原理产生负氧离子的产品。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生成负氧离子产品生成的负氧离子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人工生成负氧离子产品行业。 具体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见标准文本

The index and test method of artificial generation of negative oxygen ion products

ICS
71.020
CCS
C265
发布
2021-02-04
实施
2021-02-21

3 要求 4 试验方法 5 检验规则 6 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Organic Water Soluble Fertilizer

ICS
71.020
CCS
C262
发布
2021-02-03
实施
2021-02-23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