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加快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2018.12.27
头像

majiushuo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今日,在“2018中国保险转型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鼎保险行业颁奖典礼”上,中国人保健康总裁宋福兴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入新时代,改革再出发,中国保险业应加快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图片.png

  宋福兴表示,面对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加快实施,只有加快政府治理方式转型、行业监管转型,提升健康保险供给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宋福兴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老龄化加速、慢病人群增加、中产阶级崛起等健康红利的加速释放,优质的健康保障和健康医疗服务成为居民的刚性需求,吸引着医疗健康、互联网科技等行业主体,争相跨界布局,大型险企加快进军健康医疗产业,延伸服务链条,推动健康保险和健康医疗加速融合。保险科技的不断更新,助推了互联网健康险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健康险形成了覆盖“互联网+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全产业链的跨界新业态,经营范围由传统的商业健康保险拓展到政府委托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健康管理保险三大领域,服务方式由提供单一的健康保险产品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转变,保险功能由单一的医疗费用补偿向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等新的领域扩展。

  “人保健康回归保障本源,提供与基本医保无缝链接的医疗、疾病、护理、失能、意外等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充分发挥医疗健康资源组织者、协调者、管理者作用,建平台、搭生态圈,加强健康管理服务产品化,打造集健康医疗、健康保障、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人民健康’APP专业服务平台,满足客户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需求。强化科技赋能,致力于实现精准定价、精准营销和精致服务,在互联网保险市场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6年保证续保长期险产品,受到客户欢迎;制定“两快一全”服务标准,为客户提供快速响应、快速理赔垫付和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迈入探索极致客户体验的新阶段。”宋福兴说。

图片.png

  宋福兴分析认为,健康险已经成为目前保险业最具创新活力的蓝海市场,正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过去五年,健康险年均增速达到38%,2017年保费达到4389亿元。尽管今年受经济形势和监管政策影响,保险市场增速总体放缓,但健康保险作为健康消费属于刚性需求,具有一定的逆周期特征,在经济下行期,所受影响小于寿险和财险,是保险市场发展最快的板块,正成为市场主体业务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还存在一些缺陷和短板,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福祉需求,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对此,宋福兴提出:

  加快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用政府和市场双手托起民生

  首先,按照“政府保基本、商业保补充”的原则,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的无缝衔接。我国基本医保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侧重于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相对有限。2017年我国卫生总费用5.16万亿元,其中政府支出1.55万亿元,占比30.07%;社会支出2.12万亿元,占比41.10%;个人支出1.49万亿元,占比仍高达28.83%。因此,仅仅依靠政府、依靠基本医保,无法完全解决近14亿人的健康问题。应进一步强化商业健康保险的角色定位,通过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的无缝衔接,使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提升到75%-85%,从根本上缓解人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其次,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当前,区域分割、群体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例如,职工医保由个人和单位缴费,城乡居民主要依赖政府补助(占80%左右);筹资水平差异巨大,职工医保(3479元/年)约为居民医保(627元/年)的5.6倍,最高省份差距可达15.4倍;保障待遇差距明显,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比例分别为72.2%和56.3%,平均相差15.9个百分点。因此,应尽快推动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制度的整合,制定全国统一的服务范围、筹资标准、保障标准,解决当前不同群体和不同区域的保障水平差距问题,实现基本医保的全民覆盖、公平享受。

  最后,构建商保和医保、医院市场化的融合机制。目前,群众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中发生的医疗费用,直接由社保部门支付给医院,缺乏市场化的监督约束机制,导致医疗费用价格上涨、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在沈阳骗保事件中,医疗机构通过“挂床骗保”套取医保金,暴露了现行医保制度背后的漏洞和治理难题。应强化商业健康保险作为支付方的角色定位,科学管理基本医保,与医院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用市场的手段平衡政府、医院、医生、患者、药商等各方利益,使医保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和提升。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多元经办、多方竞争的医保治理新格局

  当前,医保管理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不仅负责政策和规则制定,还负责实施、操作和经办,这种“行政垄断”必然导致大包大揽,市场机制得不到充分发挥。例如,与1.9万亿的基本医保基金规模相比,保险公司经办管理仅占基金总规模4.1%。从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看,政府逐步退出医疗保障的直接提供和具体事务管理,更多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是大势所趋。应加快政府治理方式转型,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市场化改革。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扶贫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公共健康保障项目,统一交给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经办,实现全链条管理。政府部门担任“规则制定者”角色,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和制度标准,提升治理能力;商业健康保险作为“执行者或运动员”,主要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提升经办能力;二者各司其职,实现“政府效率更高、成本更优、老百姓保障水平更高、服务水平更好”。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健康保障法律制度体系

  呼吁尽快出台卫生健康法,推进“健康中国”法制化进程,保障人民获得更加公平、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修改《社会保险法》,明确保险公司的经办费用来源,允许从基本医保基金中列支。有条件的地区由财政专项列支,提升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的双向风险调节机制,推动业务可持续经营。

  修订《保险法》,明确将健康保险作为与寿险、财险并列的业务领域加以规划。当前,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监管格局仍以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为主,健康保险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应其专业化经营要求的监管体系和制度。所有保险公司都在经营健康险,一定程度存在不公平竞争问题;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缺乏专属的经营领域,发展普遍较为困难。因此,应将健康保险作为与财险、寿险并列的业务板块进行规划,按照政府委托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健康管理保险三大业务类别,设计并不断完善专业化的监管制度,构建产、寿、健分业经营、专业发展的监管机制。

  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不够充分,供给能力亟待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康保险保费仅占中国保险业总保费的12%,成熟市场一般在20%-30%;健康保险密度仅为315元/人,发达国家一般在3000-4000元/人;健康保险深度仅为0.5%,发达国家一般在5%左右。行业的专业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具有健康险特色的产品和服务种类还不够丰富、供给能力不足,还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因此,应进一步推动供给侧改革,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做优做大做强。

  呼吁升级健康险税收优惠政策。把握个税改革机遇,加大税收抵扣力度,简化投保流程,扩大税优健康险覆盖人群,充分发挥税优健康险普惠性、政策性优势。打破政府、医院和商业保险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推动健康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构建完善的医疗健康数据库。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分析和挖掘,提高产品开发和风险管控能力,改善客户体验。同时,以医疗健康大数据为依托,积极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妇婴保健、慢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拓展服务领域。

  丰富医疗保障内涵,推动“医疗保险”向“健康保障”升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慢病治疗费用占疾病总费用的70%,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5%,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也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不仅应该让参保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了病,更关键的还要让参保群众少得病、不得病。因此,建议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委托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在经办基本医保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为重点,以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慢病管理为核心内容,探索开展“医疗保险+健康管理”试点,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