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苯丙氨酸(PKU)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二)

2020.7.06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2、实验步骤

1

在微孔板的每一微孔中加入25ul 0.5M的NaOH溶液。

2

将75ul标准品、质控品和血斑样品洗提液分别加入到相应的微孔中,稍振板以便混合均匀

3

在每一微孔中加入100ul临时配置好的酶溶液

4

室温(18-25℃)下温育30分钟

5

在每一微孔中加入100ul底物溶液,振荡器(300-500rpm,振幅:1.5-3mm)上振荡3分钟

6

加入底物后3-5分钟内570nm处读取OD值

 

【参考值(参考范围)】

 

 

 

【检验结果的解释】

1、结果计算

以标准品的OD值为Y轴(线形)对标准品的浓度为X轴(对数)做一条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可用线形回归曲线来做。用计算机自动计算时,用2点线形回归方程得到的曲线最好。计算回归曲线时,用每一个标准品的数值来画标准曲线(数值明显偏离的应当忽略不要,并使用更接近的数值来做标准曲线)。样品的浓度可以从标准曲线上直接读取。样品所显示信号高于最高标准品的必须用参考方法进行确认。

转换系数:1mg/dl=60.5μmol/L

 

典型标准曲线(范例,请勿用其定标)

标准品

苯丙氨酸(mg/dl)

平均OD值

A

0.61

0.039

B

2.61

0.074

C

5.81

0.108

D

11.61

0.186

E

17.61

0.283

 

2、结果说明

如果血斑样品中苯丙氨酸的浓度高于3.3mg/dl(=平均值+3倍的标准差)的样品认为是“假阳性”样品,如果苯丙氨酸的期望值呈正态分布的话,则3%的受检人群必须重复检测。如果再次检测的结果仍高于3.3mg/dl,则应当再采集新样品并用证实实验分析。关于新生儿筛查的各种团体都建议:TSH的重复检测应使用不同的临界值,而且应当应用证实实验。鉴于每个实验室都使用不同群体的新生儿样品,我们强烈建议每个实验室确定自己实验室的正常值范围,而且其数值分布应当与当地相应社会团体的建议数值一致。实验结果本身仅仅是确定治疗结果的一个因素,它必须与临床症状及诊断检测相结合。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样品的采集对实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具体如何采集样品请见“样品的采集与储存”。

筛查检测中,血斑中苯丙氨酸浓度提高的结果都被认为是“假定阳性”样品,应当再次取样并重新检测。不能完全排除实验中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有苯丙酮尿症既往病史或临床症候的样品应当重复检测。如果苯丙酮尿症的病人接受了药物治疗,那么我们不能排除药物对苯丙氨酸结果的直接影响。因此,在上述那些情况下,如果病人有苯丙酮尿症的既往病史或临床征候,我们强烈建议您用证实实验确定正常的苯丙氨酸值。建议血斑样品取样时使用S&S903滤纸片。如果使用其它的滤纸片,应当考虑其相应的矫正因子。例如,使用2992滤纸片会使结果产生20%的不同:标准品(2992)=1.2×(S&S903)+0.181;相关系数=0.996;数量=349

至于交叉反应,请见“产品性能指标”。

如下血液成分浓度高于下述浓度时对实验结果会产生明显影响(±15%):

血红蛋白

5mg/dl

胆红素

500mg/dl

甘油三酯

3000mg/dl

 

【产品性能指标】

分析特异性(交叉反应)

用有交叉反应的典型物质检测,没发现有交叉反应



灵敏度分析(检测极限)

1.55mg/dl

灵敏度分析:20%;y=26.33×-0.6304 R2=0.82


精密度

范围(mg/dl)

CV(%)


            板内差异

2.68-9.6

5.8-11.0


            板间差异

2.79-9.36

6.4-15.1


线形度

样品中苯丙氨酸浓度高于最高标准品的应当用其它参考方法进行证实。样本稀释是不可能的,因为稀释用无苯丙氨酸血不存在。而无苯丙氨酸的血液浸膏剂做稀释液可能会产生基质效应。



重现性

平均值(U/ml)

范围(%)

加入已知浓度样品后的重现性%

101

91-127



与其它实验方法比较

IBL检测=0.88×其他检测-0.21

r=0.95;n=98


 

【注意事项】

1、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

1)      试剂仅供体外诊断和专业人士使用。

2)      在检测开始之前,仔细和完整的阅读说明书,使用试剂盒提供的说明书的有效版本,确保所有的程序都清楚。寻求更多信息(比如:临床背景,检测操作,自动化操作说明,可选择的软件,文献等等),请查看IBL公司主页。

3)      如果试剂盒有破坏的请与IBL公司或供应商以书面方式联系,但自您拿到试剂盒后最迟不超过一个星期。在检测时请不要使用受损的试剂,以确保自身安全。

4)      按照批号和有效期,不要混合使用不同批号的试剂,也不要使用过期的试剂。

5)      遵守实验室优化管理规则和安全指南,穿实验服,带橡皮手套,有必要时请戴护目镜。

6)      这种试剂盒中含有会伤害眼睛和皮肤的有害试剂,请阅读材料来源和标签获取详细信息。产品的材料安全数据能够从IBL公司主页上下载或直接向IBL公司索取。

7)      根据国家生物有害物质及安全条例,所有化学药品和准备或使用过的试剂都应当做有害物质进行处理。

8)      此试剂中用到的标准品及质控品的人血成分经乙肝表面抗原,抗-HCV抗体,抗-HIV1+2抗体检验结果应为阴性,但是试剂中会出现此类病毒(HIV/II,HbsAg和HCV)或其他具有感染性的病原体的可能性都不能完全被排除。因此,所有的试剂在使用和处理的过程中都应当作潜在生物有害物质进行处理。

2、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        样品的不合理处理及实验操作的任何改动都将影响实验的结果。取样体积、温育时间、预处理步骤都必须严格按说明进行。只能使用标准取样器和标准设备。

2)        一旦实验开始,所有的步骤都必须完整的进行下去,不允许中断。把所有试剂和样品都拿到18-25℃的实验室中,在使用前,轻轻摇动液体试剂和样品,试剂混合过程中要避免气泡。

3)        请勿接触试剂、取样器、微孔/试管。加试剂和样本时,请使用新的取样吸头,以避免交叉污染。不用的试剂应用盖子盖好,以免重复使用。

4)        为了消除潜在的加样误差,建议每份样品都做双份检测。

5)        用加液记录表格核对反应板上的排列顺序。

6)        温育时间会影响实验结果。微孔加样的顺序和时间都必须一致。建议使用8道移液器向微孔加样。

 

参考文献

1. Scriver C.R. and Kaufman S. The hyperphenylalaninemia. In: Scriver C.R., Kaufman S., Eisensmith E., Woo S.L.C., Vogelstein B., and Childs B. The Metabolic and Molecular Bases of Inherited Disease, 8th Ed., McGraw Hill, NY, Ch. 27 (2001).

2. Waisbren S.E., Chang P., Levy H.L., Shifrin H., Allred E., Azen C., Cruz F., Hanley W., Koch R., Malton R., and Rouse B. Neonat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of offspring in maternal phenylketonuria. J. Inherit. Metab. Dis., 21: 39-48 (1998).

3. Guthrie R. and Susi A. A simple phenylalanine method for detecting phenylketonuria in large populations of newborn infants. Pediatrics, 32: 318-43 (1963).

4. Randell E.W. and Lehotay D.C. An automated enzymatic method on the Roche COBAS MIRATM S for monitoring phenylalanine in dried blood spots of patients with phenylketonuria. Clinical Chemistry, 29: 133-138(1996).

5. Madira W.M., Xavier F., Stern J., Wilcox A.H., and Barron J.L. Determin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stability of phenylalanine and tyrosine in blood spots by HPLC. Clinical Chemistry, 38: 2162-3 (1992).

6. Kok W.T.H., Brinkman U.A., and Frei R.W. Rapid determination of phenylalanine and tyrosine in urine and serum by HPLC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J. Pharmacological Biochemistry Analytical, 1: 368-72(1983).

7. McCaman M.W. and Robins E. Fluori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henylalanine in serum. J. Laboratory Clinical Medicine, 59: 885-90 (1962).

8. Rivero A., Allue J., Grijalba A., Palacios M., and Merlo S.G. 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methods for measurement of phenylalanine in dried blood spots. Clin. Chem. Lab., 38: 773-76 (2000).

9. Lee C. Enzymatic determination of L-phenylalanine in serum. Lab. Med., 24: 301-4 (1993).

10. Gerasimova N.S., Steklova I.V., and Tuuminen T. Fluorimetric method for phenylalanine assay adapted for phenylketonuria screening. Clinical Chemistry, 35: 2112-5 (1989).

11. Pearsen KD, Gean-Marton AD, Levy HL, et al. Phenylketonuria: MR imaging of the brain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 Radiology, 1990, 177: 437-440.
12. Brismar J, Aqeel A, Gascon G, et al. Malignant hyper-phenylalaninemia: CT and MR of the brain. AJNR, 1990, 11:135-138.
13. Walter JH, Tyfield LA, Holton JB, et al. Biochemical control, genetic analysi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phenylketonuria. Eur J Pediatr, 1993, 152: 822-827.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