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淡水发光菌Q67在汶川地震灾区水质急性毒性检测...(三)

2020.7.13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101个水样在测定过程中,当地疾控人员以我们淡水发光菌的测定结果作为参考,在对当地的水源情况很了解的前提下,如果我们测定的结果正常,他们就不再采水样进行理化分析,如果我们的结果判断水样不合格,他们会先让当地人停止饮用该种水源水,然后采样回去分析,因此,我们现场的急性综合毒性快速检测起到了样品的毒性快速初筛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先期保证了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并让当地疾控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

值得指出的是:在此次地震灾区的水质监测中,由于灾前发光细菌法的检测技术还没有实际的应用,因此综合毒性无灾前的对比数据,而只有灾后实际测定的实验数据,即使结果有问题也无法确定是否是由于地震而引发,因此,平时的实验数据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就体现了在线监测的必要性,只有平时长期的监测,才会随时发现问题,做到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此外,我们认为今后应采用淡水发光菌Q67 综合毒性检测技术与常规理化检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因为发光菌综合毒性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很好地检测水质的综合毒性效应,但并不能够完全替代常规的理化检测方法,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势,水样对发光菌的毒性效应不仅可以同时反映一种或多种物质的急性毒性,还可以反映水体中各种毒物效应的相加、协同和拮抗等。但是,很难根据发光菌综合毒性结果来确定产生毒性是哪种或哪几种物质,。因此,将发光菌毒性检测技术与有目的的理化检测技术相结合是解决应急监测问题的最佳方案[7]。本次地震灾区的水质应急监测就是将发光菌毒性检测技术和理化检测技术相结合,在利用发光细菌综合毒性检测技术的同时,对水样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包括水温、p H 值、电导率、浊度、氨氮、亚硝酸盐氮、COD、六价铬、氰化物和氟化物等指标,有效地保证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次检测采用的青海弧菌为淡水菌种,其较之海洋发光菌在水源水等方面的测试有很多优点。首先,在发光所需的环境条件上显著不同:青海弧菌不需要Na+存在就可生长发光良好,海洋发光菌必须要有Na+的存在,Na+浓度达3%时才能发光良好,这就是淡水型与海洋型细菌最根本的差别。有国外研究者发现,在淡水样品添加NaCl达3%之后,有的样品的毒性表现就明显地跟鱼类毒性试验不一致8`9,这在重金属污染的样品中尤甚。推测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是由于额外添加了太多的NaCl,其Na+或Cl-离子均可能影响某些物质生物学毒性的表现。其次,青海弧菌适应的温度和pH值范围较海洋发光细菌宽,在环境温度10~30 ℃ 均能正常工作(而海洋发光菌则不能超过25℃).因而其对陆地淡水样品有独特的应用优势。

感谢:本次入川进行水质综合毒性快速检测,得到了地震灾区各地疾控中心和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对给与我们工作大力支持并合作过的国家疾控中心、成都疾控中心、彭州市环境监测站、内江监测站、平武县疾控中心、北川县疾控中心、山东疾控中心的各位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同时他们恪尽职守,不畏艰难的工作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 154411995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北京:2002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p729~740

[3] 朱文杰, 汪杰, 陈晓耘, 扎西次仁, 杨韵, 宋瑛. 发光细菌一新种——青海弧菌[J]. 海洋与湖沼, 1994, 25(3): 273~279.

[4] 方战强,陈中豪,胡勇有. 发光细菌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重庆环境科学, 2003 ,25 (2) :56~58.

[5] 韩润平,余卫鸿,蒋海涛. 利用生物毒性仪进行水质监测的探讨.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7 ,9 (1) :65~67.

[6] 朱文杰,徐亚同,吴淑杭,熊蔚蔚.检测鲜肉鲜奶食品综合毒性的方法.ZL号:200710042074.1

[7] 杨旭光,郭文思. 发光细菌综合毒性检测技术在国内的首次应用.,人民长江,2008,39(22):40~42.

[8]  Hinwood , A.L. and M.J. McCormick. The effect of ionic solutes on EC50 values measured using the Microtox test ,        Toxicity Assess. 1987  2:449-461.

[9]  Vasseur, P.  F. Bais, et al. Influence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on the Microtox test response . Toxicity Assess. 1986  1: 283-300.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