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后恶性帕金森病综合征病例分-1

2022.1.02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后恶性帕金森病综合征病例分析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the subthalamic nucleus,STN-DBS)术后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恶性帕金森病综合征(Parkinsonism malignant syndrome,PMS)是一种极少见的急、危重并发症。多发生在PD药物治疗过程中或DBS术前术后突然停药或减药,DBS治疗过程中电能耗尽及调整刺激参数或治疗药物时。

 

发生于STN-DBS术后的PMS并发症的文献报道很少;其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及时、不恰当,预后不佳。本研究回顾分析2例与STN-DBS术后治疗相关的PMS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1

 

男,53岁,患帕金森病3年于2017年11月入院。患者半年前曾患严重“热射病”在外院治疗,痊愈后PD症状明显加重,伴有明显喉鸣、吞咽及呼吸困难,经胃管鼻饲进食,喉镜见声带外展不能(图1)。

 1.png

由于采用多种抗PD药物治疗后喉鸣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不明显,PD症状加重,而入院行DBS治疗。患者的帕金森病Hoen-Yahr分期量表评定为Ⅳ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关”37分,“开”16分。病后持续服用美多芭1000mg/d,卡左双多巴控释片50mg/200mg3次/d。影像学检查未见脑内异常改变。

 

在局麻下行双侧STN深部电极置入(L301,品驰),2d后在全麻下置入脉冲发生器(G102R,品驰)。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d出现一过性中度发热,血及脑脊液检查正常,1周后出院。术后4d复查头颅MRI示左侧电极周围水肿反应明显,未见其他异常改变。术后3周复查MRI示左侧电极周围水肿完全消失,随即开机程控,触点4+、1-,脉宽60μs,频率130Hz,幅度1.7V。触点C+、5-,脉宽80μs,频率160Hz,幅度2.4V。僵硬改善,但出现右侧肢体异动,将抗帕金森病药物逐渐减少。

 

1个月后,患者喉鸣及呼吸困难复发,并出现间断性发热;术后3个月因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治疗无效转入本院。查休:体温呈驰张型高热,呼吸快,气管插管,四肢肌张力高,右侧肢体异动。血肌酸激酶42U/L,胸部CT检查示肺部感染,诊断为PMS。行气管切开,应用抗生素及支持治疗等措施,增加美多芭至1500mg/d、普拉克索0.5mg/d;患者双侧肢体异动,右侧明显。

 

调整刺激参数为0.2V、2.1V,异动改善;但仍有高热、精神差、多汗、低血压、全身浮肿、低氧血症等危象。遂给予卡左双多巴控释片50mg/200mg3次/d,溴隐亭2.5mg/d;并逐步提高刺激参数:双侧均为单极双触点,脉宽60μs调到110μs,频率130Hz调到200Hz,幅度1.5V调到(4.0±0.2)V(表1);同时增加抗PD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发热逐步好转(图2、3),1个月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肢体僵硬及异动消失,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随访7个月,患者仍有言语及行走困难,其他症状稳定。经补充美多巴或调整刺激参数后,患者呼吸、运动功能改善1周后,逐步拔除气管插管和胃管。

表1.png

 2.png

3.png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