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口服氟康唑致严重肝损伤诊疗分析-4

2022.1.21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5. 氟康唑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研究

 

氟康唑是三唑类第3代抗真菌药,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约80%以原型从肾脏排泄,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依赖的细胞色素P450酶,因此肝毒性较小。吴妙燕[2]等对氟康唑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氟康唑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占36.8%,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呼吸困难等,而产生肝功能损害的比例占13.2%,与肾功能损害和精神系统损害差异不大。

 

查阅近年来国内有关文献报道,发现氟康唑引起的肝损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时有发生。徐锦龙[3]等报道,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使用氟康唑注射液抗真菌感染治疗后第3天,肝酶水平迅速上升至约正常上限值的10倍,考虑为药源性急性肝功能损伤。停用氟康唑注射液后,肝功能逐渐降低,逐步恢复。之后重新启用氟康唑注射液后,肝酶再次上升,停用后又有所缓解。建议对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氟康唑时应严密监测肝功能。

 

李彦萍[4]等报道,患者因隐球菌性脑膜炎入院使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第7天发现重度肝功能异常,不伴胆红素升高。停用氟康唑后继续使其他药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卞长旺等[5]报道,患者,男,因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给予氟康唑(50mg口服,qd),用药8天后出现皮肤瘙痒、低热、厌油、恶心等症状,服药10天后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腹胀,肝区疼痛,查ALT 1280U/L、尿三胆阳性,遂停药。予保肝治疗后,上述症状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

 

余秉翔等[6]报道,患者50岁,因右下肺感染给予氟康唑治疗(100mg bid,共8天),第9天患者出现恶心、厌油、食欲不振,查肝功能示ALT 133U/L、AST 115U/L,并逐渐加重,再查肝功能示ALT 379U/L、AST 613U/L,遂停药,予保肝对症治疗,2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该例患者因上肢剥脱性皮炎小剂量口服氟康唑治疗,引起中度肝功能损伤,需住院治疗,在原发病的基础上有增加了新的疾病,不但给患者带来身体损害还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广大医护人员应注意氟康唑所致肝功能损害的问题,严格掌握该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医生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和既往用药史,注意药物相关作用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特别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本品时,应嘱患者定期检测肝功能,发现肝功能异常后立即停药,及时对症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J].2015.10

[2]吴妙燕,吕迅羽,何美凤.氟康唑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34-36.

[3]徐锦龙,胡龙军,陈武等.氟康唑致急性肝损伤1例[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9):882.

[4]李彦萍,孙洲亮,郭锦辉.氟康唑注射液致肝功能异常1例[J],医药导报,2015,11(31):1540-1541.

[5]卞长旺,丁江元,刘东科.氟康唑至肝损伤1例报告[J].皮肤病与性病,2005,27(4):57.

[6]余秉翔,徐萍,王淑敏,等.氟康唑致药物性肝病1例[J].北京医学,1995,17(5): 272.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