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易被误诊躁狂患者病因分析-2

2022.1.21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讨论


将紧张症视为一种基底节疾病,患者基底节丘脑皮质束及前扣带回/内侧眶额回路出现病变,这一模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紧张症。上述通路功能的紊乱可导致缄默、重复行为、模仿行为等。上述现象的机制可能是GABA能下降造成的低多巴胺能状态,这也可以解释,苯二氮䓬类药物(可增强GABA能)为何可有效治疗紧张症,而抗精神病药(可阻断多巴胺能)为何加重症状。


图1 紧张症神经生物学病理生理模型

(Fricchione GL, et al. 2004)


紧张症最常见于精神障碍患者,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或孤独症,但也常常发生于一般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躯体疾病的背景下,包括(但不限于)感染、代谢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谵妄、高血压性脑病、自身免疫性脑病、肝/肾移植等。


紧张症的亚型包括:


▲ 活动减少型紧张症:典型表现为木僵、缄默、违拗;


▲ 活动增加型紧张症:典型表现为活动过多、激越、刻板行为,如本例患者;


▲ 恶性紧张症:严重时可致命,常伴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如心动过速、呼吸急促、高血压、发热及肌强直;


▲ 周期性紧张症:特征为木僵或兴奋性紧张症的短暂发作,每次持续4-10天,数周至数年内反复出现,发作间期患者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症状,如做鬼脸及违拗。周期性紧张症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15号染色体长臂有关,预后较其他类型好。


曾出现紧张症发作的孤独症患者中,大部分人首次发作于10-19岁,且诱因常常为例行程序的突然变化,患者为此遭遇了应激。据估计,孤独症患者中有12%-18%在一生中被诊断为紧张症,但实际患病率可能更高。精神科学界对紧张症较为熟悉,但其他学科的了解则相对有限。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紧张症症状常常被忽视,因为紧张症通常并不在鉴别诊断之列。


随着人们对于紧张症了解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紧张症并非一定存在木僵、缄默及活动变慢等经典症状,一些患者还可出现活动增加、激越及刻板行为。BFCRS对于定量评估紧张症症状尤其有用。确诊紧张症的最佳手段是在病房进行“劳拉西泮挑战”(lorazepam challenge),或在门诊试用劳拉西泮治疗。


劳拉西泮常被视为紧张症的一线治疗药物,原因在于其研究证据较多。其他一些苯二氮䓬,如奥沙西泮及氯硝西泮,以及镇静助眠药唑吡坦,也显示出针对紧张症的疗效。具有多巴胺能阻断机制的抗精神病药可恶化紧张症症状,应避免用于此类患者。对于难治性紧张症,双侧电休克可能是重要而必需的治疗手段。


病例后续


给予劳拉西泮2mg/d口服,补充N-乙酰半胱氨酸600mg/d。2周内,患者的BFCRS评分由26分下降至14分;6个月后,病情明显减轻,刻板行为及冲动性改善显著,睡眠及校内表现较前进步。又过了6个月,患者成功停用劳拉西泮,状态完全回归基线水平。


信源:Bihani N, Klisz-Hulbert R, Levine DL. When mania isn’t what it seems. Current Psychiatry. 2020 May;19(5):40-43,47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