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皮肤固定型孢子丝菌病及其相关实验检查病例分析

2022.2.16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50 岁。辽宁省农民,左上臂皮肤破溃 2 年。2 年前患者左上臂出现暗红色皮损,表面逐渐 出现小血疱并破溃,有渗出,轻微痛痒。之后皮损缓 慢横向带状扩展,以溃烂为主,曾在外院按照细菌感 染对症处理无效。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精神尚 好,二便正常; 否认外伤史、养鱼史; 否认肝炎、结核 等疾病史;久居辽宁农村,有接触柴火史,未有国外旅游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 常。皮肤科情况:左上臂一横向带状分布皮损,呈暗 红色浅表性溃疡改变,表面有结痂,上覆血性、脓性 分泌物,境界清楚,约 8cm×2cm 大小,左上肢未触及 肿大淋巴结( 图 1a) 。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增 生,真皮浅中层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伴有淋巴样组 织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部 分区域小血管增多,提示炎性肉芽肿改变( 图 2a) ;PAS 染色可见真皮中下层红染的真菌孢子和星状 体结构( 图 2b ~ 2c) ,抗酸染色阴性。皮损分泌物 KOH 溶液直接镜检阴性,真菌培养有孢子丝菌生 长。诊断为皮肤固定型孢子丝菌病。给予患者口服 伊曲康唑 200mg/d,特比萘芬 250mg/d 联合治疗, 3 个月后皮损溃疡愈合,但仍呈暗紫红色浸润斑块改 变,表面有结痂( 图 1b) 。遂调整为口服特比萘芬和 10%碘化钾溶液( 10mL/次, 3 次/d) 联合治疗,之后 患者失访。但 1 年半后患者再次就诊,发现原皮损 绝大部分获得痊愈,留有萎缩性瘢痕及色素沉着,但 在皮损桡侧端仍有局限性皮损未愈( 图 1c) ,由于患 者的经济原因,对未愈皮损没有再进行真菌学检查。 患者自诉调整治疗后服药不规则,但在整个治疗期 间无不良反应发生。


2 病原菌的实验检测


2. 1 表型鉴定

将培养物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otato dextrose agar, PDA) 基斜面上, 28℃ 培养7 天后,转种于 2 个平皿培养基上。一个为 PDA 平 皿,放入 28℃ 温箱内孵育呈菌丝相菌落生长, 21 天 时菌落直径为 4. 7cm,中央隆起呈淡褐色,周边低平 呈乳白色,形成向心性皱褶,绒毛样( 图 3a) 。另一 个为含 0. 5% 葡萄糖的脑心浸汁( brain heart infusion, BHI) 固体培养基平皿,放入 37℃ 温箱内孵 育呈酵母相菌落生长, 21 天时菌落直径不足 1cm ( 图 3b) 。菌丝相菌落制片进行棉兰染色和 calcofluor white( CFW) 荧光染色,显微镜下可见两种 类型分生孢子,一种为合轴分生孢子,梅花瓣样产生 在菌丝顶端;另一种类型为无柄的分生孢子,褐色至 深褐色,厚壁,圆形或卵圆形,袖套样分布于菌丝两 侧( 图 3c~3e) 。酵母相菌落制片进行 CFW 荧光染 色,显微镜下仅可见亮蓝色孢子,呈椭圆形或雪茄烟 形( 图 3f) 。


1644980650611734.jpg

图 1 皮损情况


1644980650827566.jpg

图 2 组织病理


1644980650592710.jpg

图 3 真菌培养


1644980650783388.jpg

图 4 直接镜检可见真菌孢子 ( CFW 染色×400)


2. 2 生理学特点 采用 API 20CAUX 试剂盒进行 糖同化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可以同化蔗糖,但不能 同化棉子糖。

2. 3 分子生物学鉴定 菌丝相和酵母相 PCR 扩增 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得到预期的约 800bp 的 DNA 片 段。将 PCR 产物送北京华大基因有限公司进行碱基序列测定,测序结果显示产物大小为 818bp, BLAST 比对: http: / /blast.ncbi.nlm.nih.gov/Blast/,测序结果 经与多株 Sporothrix globosa( S2M, S10M 和 DMU1) 的 CAL 基因片段序列比对,结果 100%符合。


2. 4 体外药敏试验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 研究所的 M27-A3( 菌丝相) , M38-A2( 酵母相) 方案 进行。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 批号 20080203) 以及 特比萘芬( 批号 200710001) 均购自寿光富康药物公 司,伊曲康唑药液浓度范围为 0. 06~16μg/mL,特比 萘芬为 0. 03~2μg/mL。结果显示在菌丝相时伊曲 康唑和特比萘芬单药的最低抑菌浓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分 别 为 4μg/mL 和 0. 5μg/mL; 两药联合的 MIC 分别为 2μg/mL 和 0. 125μg/mL; 根据以上结果计算抑菌浓度指数 (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 为 0. 75,两药联合表现为不相关作用。酵母相时伊曲 康唑和特比萘芬单药的 MIC 分别为 2μg/mL 和 0. 5μg/mL;两药联合作用时的 MIC 分别为 1μg/mL 和0. 25μg/mL; FICI 值为 1,两药联合表现为不相关 作用。


3 讨论


孢子丝菌病( Sporotrichosis) 是由孢子丝菌属致 病菌引起的皮下组织真菌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 物学的研究,发现引起孢子丝菌病的菌种包括申克 孢子丝菌、球形孢子丝菌、巴西孢子丝菌、墨西哥孢 子丝菌和卢艾里孢子丝菌等[1]。最新研究显示我 国孢子丝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是球形孢子丝菌,东三 省是流行高发区[1-2]。基于我国地域辽阔及国际交 流增多,孢子丝菌属菌种鉴定是必要的,可以完善我 国孢子丝菌病病原菌流行病学资料。 皮肤固定型孢子丝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 为炎性丘疹、结节,呈红色或暗红色,逐渐增大,可伴 溃疡、脓肿及结痂,还可出现鳞屑性斑片、疣状斑块、 痤疮样、肉芽肿及囊肿等改变[1-2]。该患者为东北 辽宁人,皮损发生在上臂部,以溃疡表现为主,呈横 向带状分布,并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皮损真菌培养为 球形孢子丝菌;组织病理 PAS 染色可见红染的真菌 孢子和星状体结构,皮肤固定型孢子丝菌病诊断明 确。一般诊断孢子丝菌病的金标准是真菌培养阳 性,本研究对培养的菌落制片分别进行棉兰染色和CFW 荧光染色,发现 CFW 荧光染色中,真菌被染成 亮蓝色,分支、分隔菌丝以及真菌的产孢结构、分生 孢子均比棉兰染色更加清晰可见,且 CFW 荧光染色 法简单易行,染色制片后即可判读结果。孢子丝菌 病皮损常规 KOH 溶液直接镜检多为阴性,最近笔者 采用 CFW 荧光染色法直接镜检 1 例孢子丝菌病患 者皮损的脓液显示阳性,且真菌孢子清晰可见( 图 4) 。此外,皮损组织病理中常规 PAS 染色见到真菌 孢子的阳性率较低,因此,新近的文献[3]报道 CFW 荧光染色法可用于临床常规组织切片的真菌检出, 以及手术中的快速冰冻切片诊断,荧光镜下真菌被 染成亮蓝色,其结果与六胺银染色及 PAS 染色检测 结果高度吻合。提示 CFW 荧光染色法是否可以提 高孢子丝菌病脓液涂片镜检或组织病理切片镜检的 真菌阳性率,有待今后临床进一步探讨。


我国的孢子丝菌病诊疗指南[1]推荐伊曲康唑 为治疗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物,其次为特比 萘芬或碘化钾,疗程 3~6 个月或更长; 亦可以联合 治疗。由于多数患者采用药物联合治疗显示更好的 疗效[4],因此,该患者采用了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治疗的方案进行治疗, 3 个月后皮损的溃疡愈 合,但皮损仍有浸润和结痂损害存在,考虑两药联合 治疗效果欠佳。之后改用特比萘芬联合碘化钾溶液 治疗,但患者不规则用药,在一年半后复诊可见皮损 绝大部分获得了痊愈,但在皮损的一端仍有局限性 皮损存在,尽管未再进行真菌学检查,仍然考虑为本 病表现。之后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证实这株球形孢 子丝菌无论菌丝相还是酵母相均显示伊曲康唑与特 比萘芬联合呈不相关作用。王润超等[5]有过1 例类 似报道。谭文静等[6]对球形孢子丝菌的体外联合 药敏试验显示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对菌丝相有 84. 85%的协同作用,对酵母相有 60. 61%的协同作 用。这个病例提示我们对于孢子丝菌病患者应定期 复查,根据皮损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且要规范 治疗,足剂量,足疗程方能获得痊愈。有条件的单位 应进行体外单药和两药联合的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 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略。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